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统筹城乡发展的嘉兴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23:18
  进入新世纪,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能否选择一种科学的,符合区域实际的模式,对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至关重要。自2008年4月,嘉兴市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选取了嘉兴市为案例,剖析了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机制、经验总结与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嘉兴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文章认为,要针对各地不同的情况,寻找适合当地的发展思路,来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不断推动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嘉兴市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以政府自觉推动为主导,以土地“两分两换”为核心,以本地城镇化为特点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必将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
2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
    2.1 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现状
    2.2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建构
    2.3 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种模式
        2.3.1 苏南模式
        2.3.2 珠江三角洲模式
        2.3.3 上海模式
        2.3.4 北京模式
        2.3.5 重庆模式
        2.3.6 石家庄模式
    2.4 样本选择:为什么是浙江省嘉兴市
3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机制
    3.1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历程
    3.2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与制度
    3.3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成效
    3.4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路径
        3.4.1 嘉兴市秀洲区“两分两换”进展情况
        3.4.2 嘉善县姚庄镇“两分两换”进展情况
        3.4.3 桐乡市龙翔街道“两分两换”进展情况
4 嘉兴模式的普遍性与局限性
    4.1 嘉兴模式的经验总结
        4.1.1 尊重农民意愿
        4.1.2 政府自觉推动
        4.1.3 市域统筹规划
        4.1.4 引入市场机制
        4.1.5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4.1.6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2 嘉兴模式的普遍性意义分析
    4.3 嘉兴模式的局限性
    4.4 嘉兴模式的深化完善
        4.4.1 深化推进“两分两换”试点工作
        4.4.2 科学建设城乡一体居住点
        4.4.3 整体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4.4.4 合理界定政府的角色定位
5 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路径探索:以嘉兴模式为例
    5.1 更加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选择
    5.2 更加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性
    5.3 更加符合城乡差异化的发展要求
    5.4 加大就地城镇化的探索力度
    5.5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6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就地城镇化: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浙江小城镇建设的调查[J]. 潘海生,曹小锋.  政策瞭望. 2010(09)
[2]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及其实现[J]. 汪洪波.  嘉兴学院学报. 2010(04)
[3]统筹城乡发展中“嘉兴模式”研究[J]. 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  调研世界. 2010(07)
[4]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理论综述[J]. 邵晶.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6)
[5]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动力和路径——兼及江苏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J]. 张道政,周小彤.  唯实. 2010(05)
[6]“农民主体,自主发展”模式研究——成华区“198”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创新[J]. 中共成华区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0(02)
[7]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成都为例[J]. 艾智科,黄发林.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3)
[8]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苏州模式”——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报告[J]. 高亚男,蔡跃进.  中国劳动. 2010(03)
[9]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J]. 王洪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统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日韩两国的经验及启示[J]. 俞云峰.  生产力研究. 2010(01)



本文编号:3573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73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