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13:48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东部地区凭借其临海的天然优势和早期国家政策的倾斜占据着全国大部分优势资源,经济总量也一直遥遥领先,而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落后。相比之下,东部地区已经结束工业化中期阶段,正迈向工业化后期阶段。一方面,国际上正在酝酿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存在大量落后的产业。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东部地区有必要将本地区的落后产业转移出去,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促进各区域自身优势的发挥,从而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产业转移的现象最早发生在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外学者居多。为了探讨我国的产业转移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入手,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的产业转移,主要特指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欠发达地区展开的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这也是经济实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产业转移。在具体的结构安排上,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从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理论的分析入手,试图找出一些对区域产业转移问题有较强借鉴意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在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现实基础条件,通过中...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国内外其它相关研究成果
第四节 理论简要评述
第三章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及现实基础
第二节 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测度
第三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第二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 张公嵬,梁琦. 产业经济评论. 2010(03)
[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 当代经济科学. 2010(02)
[3]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及其防范[J]. 徐磊. 当代财经. 2009(12)
[4]基于比较优势的中部崛起战略分析[J]. 李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8)
[5]跨国公司撤资动因研究:以在华韩国企业为例[J]. 范宇新. 产业经济评论. 2009(02)
[6]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J]. 陈秀山,徐瑛. 经济研究. 2008(10)
[7]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分析[J]. 刘畅.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3)
[8]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 戴宏伟,王云平. 当代财经. 2008(02)
[9]产业梯度转移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曾国平,许西猛.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1)
[10]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与FDI区位选择[J]. 王亚飞,吴潇航.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江霈.南开大学 2009
[2]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 陈勇.东北财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D]. 张伟.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 李淑香.河南大学 2008
[3]产业集聚视角下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 张莉琴.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0947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国内外其它相关研究成果
第四节 理论简要评述
第三章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及现实基础
第二节 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测度
第三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第二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 张公嵬,梁琦. 产业经济评论. 2010(03)
[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 当代经济科学. 2010(02)
[3]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及其防范[J]. 徐磊. 当代财经. 2009(12)
[4]基于比较优势的中部崛起战略分析[J]. 李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8)
[5]跨国公司撤资动因研究:以在华韩国企业为例[J]. 范宇新. 产业经济评论. 2009(02)
[6]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J]. 陈秀山,徐瑛. 经济研究. 2008(10)
[7]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分析[J]. 刘畅.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3)
[8]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 戴宏伟,王云平. 当代财经. 2008(02)
[9]产业梯度转移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曾国平,许西猛.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1)
[10]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与FDI区位选择[J]. 王亚飞,吴潇航.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江霈.南开大学 2009
[2]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 陈勇.东北财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D]. 张伟.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 李淑香.河南大学 2008
[3]产业集聚视角下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 张莉琴.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0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63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