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2 12:50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矛盾开始凸现。从分配的角度看,结构矛盾主要表现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扭曲乃至失衡的态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劳动收入份额由1998年的59.3%下降至2007年最低点52.9%,已经连续下降长达10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研究切入点,旨在考察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及其原因,主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收入份额是如何变动的,且何以在近10年中连续下降?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以及增长、转型和开放三大视角展开研究,并分解为四个子问题。(1)从宏观层面看,经济要素的不同增长速率如何影响要素问的分配关系?(2)从地区层面看,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如何?(3)从行业层面看,贸易模式改变如何导致工业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4)从企业微观层面看,企业异质性对于企业内部劳动和资本要素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第一章为导言。第二章综述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的理论和实证进展,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及其理论解释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此,第三至第六章围绕上...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插图
表格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数据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数据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与价值
2 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和实证进展
2.1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问题
2.2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方法
2.2.1 个体经济中劳动和资本的分配
2.2.2 就业人数对劳动者报酬的修正
2.2.3 原始劳动与人力资本区分方法
2.3 封闭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理论
2.3.1 早期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理论研究
2.3.2 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产出比关系
2.3.3 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2.3.4 不完全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
2.3.5 劳动异质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
2.4 经济全球化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理论
2.4.1 新古典贸易模型中的劳动收入份额
2.4.2 中间产品贸易模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2.4.3 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2.5 经济转型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理论
2.5.1 后现代化下的劳动收入份额演变
2.5.2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2.6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的实证分析
2.6.1 劳动收入份额稳定性之争
2.6.2 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因素
2.6.3 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
2.7 现有研究的启示和改进方向
3 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与要素分配失衡
3.1 中国要素分配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3.1.1 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修正
3.1.2 不同数据来源的比较分析
3.2 劳动要素的再划分: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
3.2.1 原始劳动在总劳动中的分配比例
3.2.2 原始劳动占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
3.3 非均衡路径下的分配格局:MRW框架及扩展
3.3.1 经典的MRW增长模型
3.3.2 扩展的MRW增长模型
3.3.3 扩展MRW模型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及政策含义
4 库兹涅茨事实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的实证研究
4.1 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及其初步解释
4.1.1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地区差异
4.1.2 劳动收入份额地区差异的解释
4.2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经济因素分解
4.2.1 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公式
4.2.2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
4.3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因素及影响机理
4.3.1 计量模型的构建
4.3.2 变量及理论假说
4.3.3 实证结果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和政策含义
5 贸易模式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5.1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差异及分解
5.1.1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差异
5.1.2 工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分解
5.1.3 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稳健性检验
5.2 实证模型和数据说明
5.2.1 成本函数超对数模型
5.2.2 解释变量及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及讨论
5.3.1 实证的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实证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和政策含义
6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6.1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要素分配理论
6.1.1 现有要素分配理论及其主要缺陷
6.1.2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要素分配模型
6.1.3 要素分配模型的所有制类型扩展
6.2 数据说明和统计事实
6.2.1 数据说明
6.2.2 统计事实
6.3 计量模型、变量与方法
6.3.1 计量模型及变量
6.3.2 变量的符号预期
6.3.3 计量方法的选择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
6.4.1 实证方法及检验
6.4.2 实证结果及讨论
6.4.3 出口负效应说明
6.5 本章小结与政策含义
7 结论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政策启示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79257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插图
表格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数据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数据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与价值
2 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和实证进展
2.1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问题
2.2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方法
2.2.1 个体经济中劳动和资本的分配
2.2.2 就业人数对劳动者报酬的修正
2.2.3 原始劳动与人力资本区分方法
2.3 封闭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理论
2.3.1 早期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理论研究
2.3.2 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产出比关系
2.3.3 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2.3.4 不完全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
2.3.5 劳动异质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
2.4 经济全球化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理论
2.4.1 新古典贸易模型中的劳动收入份额
2.4.2 中间产品贸易模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2.4.3 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2.5 经济转型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理论
2.5.1 后现代化下的劳动收入份额演变
2.5.2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2.6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的实证分析
2.6.1 劳动收入份额稳定性之争
2.6.2 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因素
2.6.3 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
2.7 现有研究的启示和改进方向
3 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与要素分配失衡
3.1 中国要素分配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3.1.1 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修正
3.1.2 不同数据来源的比较分析
3.2 劳动要素的再划分: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
3.2.1 原始劳动在总劳动中的分配比例
3.2.2 原始劳动占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
3.3 非均衡路径下的分配格局:MRW框架及扩展
3.3.1 经典的MRW增长模型
3.3.2 扩展的MRW增长模型
3.3.3 扩展MRW模型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及政策含义
4 库兹涅茨事实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的实证研究
4.1 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及其初步解释
4.1.1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地区差异
4.1.2 劳动收入份额地区差异的解释
4.2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经济因素分解
4.2.1 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公式
4.2.2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
4.3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因素及影响机理
4.3.1 计量模型的构建
4.3.2 变量及理论假说
4.3.3 实证结果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和政策含义
5 贸易模式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5.1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差异及分解
5.1.1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差异
5.1.2 工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分解
5.1.3 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稳健性检验
5.2 实证模型和数据说明
5.2.1 成本函数超对数模型
5.2.2 解释变量及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及讨论
5.3.1 实证的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实证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和政策含义
6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6.1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要素分配理论
6.1.1 现有要素分配理论及其主要缺陷
6.1.2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要素分配模型
6.1.3 要素分配模型的所有制类型扩展
6.2 数据说明和统计事实
6.2.1 数据说明
6.2.2 统计事实
6.3 计量模型、变量与方法
6.3.1 计量模型及变量
6.3.2 变量的符号预期
6.3.3 计量方法的选择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
6.4.1 实证方法及检验
6.4.2 实证结果及讨论
6.4.3 出口负效应说明
6.5 本章小结与政策含义
7 结论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政策启示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79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77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