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2: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由于嵌入型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脱节,被疏远的民族文化与嵌入型发展方式不相适应,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和繁荣。因此,要走内生型发展道路必须首先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本文第一章阐述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民族文化是民族经济的先导,民族文化变革才能引发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民族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民族经济现代化要求变革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发展滞后与民族文化固步自封互为表里。第二章论述少数民族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脱节。行政集权政治体制是嵌入式发展方式形成的体制原因,这种嵌入式发展造成大型国企的资源主导产业与少数民族农牧业基础产业脱节,国家转移支付未能转变成少数民族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输血式对口支援没有转化为内部造血机制。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疏远,造成了民族地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二元并存的格局。第三章论述少数民族文化与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既是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化形态落后的产物,也是经济结构落后且向现代经济转型滞后的产物。这种不适应表现在:财政转移支付强化了“等、靠、要”观念,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难以形成,封建意识、官文化、小农意识残存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格格不入。第四章论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引导内生型民族经济发展。嵌入型民族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性的,只有内生型发展方式才是少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内生型经济发展需要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而树立社会主义民族观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民族经济自强前提。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必须确立少数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方向,在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吸收国内外先进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
【关键词】:民族经济 民族文化 嵌入式发展 内生型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8;C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论11-20
- 一、选题意义11-13
- 二、文献综述13-18
- 三、研究方法18
- 四、论文结构18-20
- 第一章 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20-40
- 第一节 民族文化是民族经济的导引20-29
- 一、民族文化的含义和内容20-23
- 二、民族文化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23-26
- 三、民族文化变革是民族经济现代化的先导26-29
- 第二节 民族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29-36
- 一、民族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内涵29-33
- 二、民族经济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33-34
- 三、民族经济现代化要求变革民族文化34-36
- 第三节 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进步的辩证关系36-40
- 一、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进步的相互促进36-38
- 二、民族经济发展滞后与民族文化固步自封的相互阻碍38-40
- 第二章 少数民族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脱节40-61
- 第一节 少数民族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及其特点40-48
- 一、嵌入式发展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少数民族的具体表现40-42
- 二、统制经济体制是嵌入式发展的体制原因42-43
- 三、大型国企的资源主导产业与少数民族农牧业基础产业的脱节43-44
- 四、国家转移支付未能转变成少数民族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44-45
- 五、输血式对口支援强化了嵌入式发展方式45-47
- 六、嵌入式发展方式的特点47-48
- 第二节 国家统一文化引导的少数民族嵌入型经济发展48-53
- 一、片面强调“全国一盘棋”的思想48-50
- 二、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政治性任务50-52
- 三、粗放型发展方式要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嵌入式发展52-53
- 第三节 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疏远53-61
- 一、输血式发展无助于造血观念的形成53-56
- 二、经济发展“一俊遮百丑”掩盖了民族文化变革的重要性56-58
- 三、民族地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并存格局的形成58-61
- 第三章 少数民族文化与嵌入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61-89
- 第一节 嵌入型经济发展促使少数民族文化自觉61-70
- 一、文化“不适”是文化进步的阶梯61-66
- 二、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主要表现66-70
-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适应嵌入型经济发展的原因70-82
- 一、少数民族历史上落后文化形态70-77
- 二、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落后77-78
- 三、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滞后78-79
- 四、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滞后79-82
- 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适应嵌入型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82-89
- 一、财政转移支付强化了“等、靠、要”观念82-86
- 二、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难以形成86
- 三、封建意识、官文化、小农意识的残存在少数民族经济中的表现86-89
- 第四章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引导内生型民族经济发展89-112
- 第一节 内生型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89-93
- 一、嵌入型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89-91
- 二、内生型发展方式是少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91-93
- 第二节 内生型经济发展需要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93-100
- 一、少数民族经济内生发展的主体是少数民族有觉悟的劳动者93-95
- 二、树立社会主义民族观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95-97
- 三、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民族经济自强前提97-100
-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路径100-112
- 一、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100-104
-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104-108
- 三、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08-110
- 四、吸收国内外先进民族的文化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110-112
- 参考文献112-11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永佶;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陈光良;;从和谐社会视角探析民族经济与文化互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林庆;李旭;;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8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