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上半年经济运行特征研判
发布时间:2024-05-30 02:13
2020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呈现基本面较快修复、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边际变化持续改善、运行指标二季度普遍好于一季度、农业建筑业主要指标由负转正、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持续支撑三产增长、影响增长的负面因素消除或减弱、韧性增长态势明显七个方面的特征。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苏浙等东部省份进行比较,可以从宏观指标协调性、供给和需求三个方面解构疫情影响下上半年广东GDP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预计下半年,广东经济将持续复苏并实现正增长。需要继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引发消费需求,打通内外循环,增强财政、金融、税务、人才等调控力,实现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经济基本面较快修复,全年广东GDP增长每个百分点影响将达1100亿经济总量
(二)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边际变化持续改善
(三)主要运行指标二季度普遍好于一季度,大部分收窄幅度在2~12个百分点之间
1. 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持续收窄。
2. 批零住餐业降幅明显收窄。
3.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仍处于持续恢复中。
(四)农业、建筑业主要指标由负转正
1. 农业尤其是荔枝等时令特色农产品丰收量产。
2. 建筑业转为正增长,成为二产增长重要支撑。
(五)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持续支撑三产增长
1.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提高。
2. 营利性服务业维持增长势头。
3. 非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六)一些影响各地增长负面因素消除或减弱,工业经济可望出现新的增长点
(七)“一核一带一区”、经济与新经济、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各板块的产出构成广东经济的韧性增长
1.“一核一带一区”增长上的此消彼长。
2. 全省经济与新经济的此消彼长。
3. 生产与非生产部门经济产出的此消彼长。
二、上半年广东地区GDP下降原因分析
(一)从宏观指标匹配性看,宏观指标的匹配性整体偏弱
(二)从供给方面看主要受工业影响
1. 广东工业行业集中度高。
2. 广东外商及港澳台企业降幅大。
3. 广东近十年二产尤其是工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4. 广东规下工业增长也处于弱增长状态。
(三)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是受消费影响
1. 汽车类消费拉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7.1个百分点。
2. 石油类拉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8个百分点。
3. 高端消费、商务活动减弱,化妆品类、烟酒类跌幅比全国、山东、浙江深,通讯器材广东下跌而全国增长。
三、下半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形势预判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增强发展平衡
(二)二产上突出抓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增强经济重心
(三)三产上注重引发消费需求,增强供给导向
(四)经济环节上打通内外循环,增强内生动力
(五)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地,增强财政、金融、税务、人才等调控力
本文编号:398442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经济基本面较快修复,全年广东GDP增长每个百分点影响将达1100亿经济总量
(二)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边际变化持续改善
(三)主要运行指标二季度普遍好于一季度,大部分收窄幅度在2~12个百分点之间
1. 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持续收窄。
2. 批零住餐业降幅明显收窄。
3.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仍处于持续恢复中。
(四)农业、建筑业主要指标由负转正
1. 农业尤其是荔枝等时令特色农产品丰收量产。
2. 建筑业转为正增长,成为二产增长重要支撑。
(五)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持续支撑三产增长
1.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提高。
2. 营利性服务业维持增长势头。
3. 非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六)一些影响各地增长负面因素消除或减弱,工业经济可望出现新的增长点
(七)“一核一带一区”、经济与新经济、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各板块的产出构成广东经济的韧性增长
1.“一核一带一区”增长上的此消彼长。
2. 全省经济与新经济的此消彼长。
3. 生产与非生产部门经济产出的此消彼长。
二、上半年广东地区GDP下降原因分析
(一)从宏观指标匹配性看,宏观指标的匹配性整体偏弱
(二)从供给方面看主要受工业影响
1. 广东工业行业集中度高。
2. 广东外商及港澳台企业降幅大。
3. 广东近十年二产尤其是工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4. 广东规下工业增长也处于弱增长状态。
(三)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是受消费影响
1. 汽车类消费拉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7.1个百分点。
2. 石油类拉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8个百分点。
3. 高端消费、商务活动减弱,化妆品类、烟酒类跌幅比全国、山东、浙江深,通讯器材广东下跌而全国增长。
三、下半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形势预判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增强发展平衡
(二)二产上突出抓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增强经济重心
(三)三产上注重引发消费需求,增强供给导向
(四)经济环节上打通内外循环,增强内生动力
(五)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地,增强财政、金融、税务、人才等调控力
本文编号:3984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98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