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度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总体上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国碳排放效率在2000~2007年间不断升高,而2008年之后则有所下降;我国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现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技术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84) 2014年度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分类号】:F127;X196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接近10%,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更快。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2007年我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1]。从碳排放强度来看,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是日本的8.9倍,德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2 罗良文;李珊珊;;FDI、国际贸易的技术效应与我国省际碳排放绩效[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8期
3 杨红亮;史丹;;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3期
4 石敏俊;李娜;周晟吕;袁永娜;马国霞;;中国能否实现2020年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0年02期
5 孙传旺;刘希颖;林静;;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6 朱承亮;岳宏志;师萍;;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7 毕占天;王万山;;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2年09期
8 李涛;傅强;;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07期
9 李明敏;;基于DEA的各省节能减排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年18期
10 曹广喜;杨灵娟;;基于间接碳排放的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1995~2007年细分行业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群伟;周德群;周鹏;;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3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4 张伟;吴文元;;基于LMDI的长三角都市圈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对长三角都市圈1996~2008年工业部门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5 屈小娥;;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6 曹俊文;李真;祁垒;;基于FDEA模型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6期
7 卢现祥;张翼;;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8 杨骞;刘华军;;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2年02期
9 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10 王新民;李德智;张宇;王鹤;;企业能源效率统计方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凡文;张明;;煤炭加工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点及减排途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4 段永瑞;贾莹莹;田澎;;基于并列结构CCGSS模型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6 孙作人;周鹏;周德群;范丽伟;;基于效率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优空间分配[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孙广生;向涛;黄yN;杨先明;;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10 P.Zhou;B.W.Ang;J.Y.Han;;Total factor carbon emission performance: A Malmquist index analysis[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王群伟;全要素视角下的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冰;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储备体系构建与LNG中继站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胜;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克;河南省“十二五”节能目标测算及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闫丽莹;全要素电力能源消费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兰江;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行业能源反弹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2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3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4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5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6 张建平;;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中的环境补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畅;;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10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波;田卉;;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7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吴国华;侯进生;;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及其对策——基于山东省数据:1995-2010[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维;如何教会居民减少碳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华士镇 门开阳;浅谈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碳排放[N];江阴日报;2010年
3 道格·斯特鲁克 编译 李慧;碳排放中和富了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记者 罗沙 王洪江;碳排放计算器,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崔修佳;澳大利亚计划2012年征收碳排放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记者 彭德倩;2030年:本市碳排放有望“下折”[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朱勤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影响碳排放的人口因素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曹学明;澳政府征碳排放税计划引起业界强烈反应[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碳排放定价方案出台[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闫磊;多国反制 欧盟碳排放税或被迫调整[N];经济参考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倩晨;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关珊;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郭璐;城市家庭通勤碳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2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