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9 11:02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关键词】生产函数法 潜在产出 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新常态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一、引百及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峰值的14.2%逐渐降低至2014年的7.4%。经济增速的放缓引发了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前景的争议。我国既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菲;田依民;;中国1978-2011年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再估算——基于不同生产函数方法[J];财经科学;2013年05期

2 张健华;王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3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4 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7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8 许召元;;中国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及产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9 郭红兵;陈平;;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及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0 黄梅波;吕朝凤;;中国潜在产出的估计与“自然率假说”的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钟辰;刘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徐蕾;刘学敏;;论“资源优势陷阱”效应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7 张敏;;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效应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8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跃,王天龙;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文溥;龚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导向的粗放型增长与国民收入结构失衡[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China's Growth Model 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Open Economy[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 、反思与和谐发展——北京论坛(2009)论文选集[C];2009年

5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鄢军;;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通胀压力与均衡调整——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角度[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玉海;;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CPI冲击响应分析[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9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6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风梅;中国龚断性行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2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3 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4 刘金全,刘兆波;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6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7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9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10 赵留彦;;中国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莉;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两点探析[J];经济论坛;2004年05期

2 丁春锋;;浅析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9期

3 余根钱,刘晓越;一九九八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预测[J];财金贸易;1998年08期

4 马骏;;我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J];海内与海外;2010年12期

5 高玉泉;简论21世纪初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J];生产力研究;2001年Z1期

6 袁晓龙;四国经济增长潜力初步比较分析[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庞英;从居民储蓄投资看我国经济增长潜力[J];统计与决策;2004年03期

8 刘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有多大[J];环境经济;2004年02期

9 辛晓十;;南阳经济增长潜力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10 郁芳;;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被低估[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刘佳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全面构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现代化农场[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波;韩经济增长潜力衰减[N];中国贸易报;2005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待释放[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唐龙;激发经济增长潜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任晓 实习记者 陈琴;专家建言加速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郑洞宇;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寻找穿越周期品种[N];中国证券报;2013年

6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保平;着力形成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新动力[N];河南日报;2014年

7 朱永康;保险业将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中受益[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8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李慧勇 孟祥娟 执笔;推进改革必将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邹小玲;机构改革和调整是手段 目标是挖掘经济增长潜力[N];南方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周子勋;进一步以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俊杰;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岳文玉;昭通市经济增长潜力及发展趋势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97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