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以及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1:23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以及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乌鲁木齐市在经历了长期快速经济增长之后正面对着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人口总数是环境问题的繁重负担。同样,经济增长对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三废的排出和资源的开发都会导致当地环境的污染。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与经济的增长引起了对资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增加。而人口就业在经济中不同产业间分布致使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有所改变,不同产业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人口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影响了环境污染。而经济增长会带来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水平。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同样导致了对资源需求的增加,但是经济的发展又致使能源消费水平下降。在上述的条件下,如何使人口、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维持良好和相互协调的的发展关系成为首要的课题。本文中运用两种模型对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和程度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是IPAT模型的改进式STIRPAT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增长、技术水平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得出了乌鲁木齐市人口与经济对环境污染起着一定的加剧作用,而技术水平的进步则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的结果,另一个是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本文中运用该模型对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经历了从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的发展历程,总体上不太理想,但是逐年趋向于越来越改善的态势。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要想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护环境质量和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就务必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对环保产业大力扶持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重视人口与环境与其的协调发展情况,经过发达的第三产业及先进的第二产业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并举。
【关键词】:人口 经济 环境污染 协调度 乌鲁木齐市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24.24;F127;X2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16
  • 1.1 问题的提出8-10
  • 1.1.1 问题的背景分析8-10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1.2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点10-13
  • 1.2.1 研究的目标10-11
  • 1.2.2 研究的内容11-12
  • 1.2.3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点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14-16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14-15
  • 1.4.2 存在的不足15-16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16-29
  • 2.1 国内外学者研究回顾16-23
  • 2.1.1 国外学者研究回顾16-19
  • 2.1.2 国内学者研究回顾19-23
  • 2.2 理论基础23-29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3-24
  • 2.2.2“协调”与“协调发展”内涵24-25
  • 2.2.3 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关系25-29
  • 3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29-44
  • 3.1 乌鲁木齐市人口及其变化分析29-36
  • 3.1.1 人口总量现状及其变动29-34
  • 3.1.2 人口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34-36
  • 3.2 乌鲁木齐市经济增长及其变化分析36-42
  • 3.2.1 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变化情况37-41
  • 3.2.2 技术水平变化情况41-42
  • 3.3 乌鲁木齐市环境污染及其变化分析42-44
  • 4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影响和协调测度评价方法44-57
  • 4.1 STIRPAT模型的介绍及拟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4-47
  • 4.1.1 STIRPAT模型的介绍44-45
  • 4.1.2 STIRPAT模型拟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5-47
  • 4.2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7-50
  • 4.2.1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47-49
  • 4.2.2 人口、经济与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49-50
  • 4.3 各子系统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50-53
  • 4.3.1 各系统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的处理50-51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51-52
  • 4.3.3 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52-53
  • 4.4 各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发展度的计算53-55
  • 4.4.1 各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计算53-54
  • 4.4.2 测度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54
  • 4.4.3 测度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54-55
  • 4.5 协调发展等级和滞后类型划分标准55-57
  • 4.5.1 协调发展等级划分标准55-56
  • 4.5.2 协调发展滞后类型划分标准56-57
  • 5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影响实证分析57-77
  • 5.1 人口、经济与环境内在关系的基本假设与两两关系的初步分析57-62
  • 5.1.1 人口、经济与环境内在关系的基本假设57-59
  • 5.1.2 人口经济环境内在关系的初步相关分析59-62
  • 5.2 STIRPAT模型的构建和分析62-68
  • 5.2.1 总人口、GDP、年度总能耗与污水排放量关系分析62-64
  • 5.2.2 总人口、机动车、单位GDP能耗与二氧化氮浓度关系分析64-66
  • 5.2.3 产业就业比、产业产值比、万元GDP能耗与二氧化硫排放关系分析66-68
  • 5.3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测度实证结果68-77
  • 5.3.1 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实证分析68-73
  • 5.3.2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73-77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77-84
  • 6.1 基本结论77-80
  • 6.2 制定对策的限制条件80
  • 6.3 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80-84
  • 参考文献84-90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清单90-91
  • 致谢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伟;刘景双;;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2 于竹青;葛晨东;邹欣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分析[J];河南科学;2008年06期

3 赵艳霞;人口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宏观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年04期

4 邬沧萍;;人口始终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一个重大问题[J];人口研究;2006年02期

5 孙立成;周德群;李群;胡荣华;;基于非径向超效率DEA聚类模型的FEEEP系统协调发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以及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9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