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近百年来三次重大经济危机探析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29 13:02

  本文关键词:近百年来三次重大经济危机探析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旨在通过对1929年大萧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这三次百年来的重大经济危机的探析,通过对百年来世界经济历史的回顾,对三次重大经济危机分别进行概况叙述,综合运用古典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等对三次重大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一次危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剖析,从中探寻危机的本质和引发三次重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本文认为1929年大萧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这三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经济观点已经无法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现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而更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每次危机所处的历史阶段其生产力的进步与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必然性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矛盾的缺陷使然,故而引发危机的接连爆发。 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列举了本文的三种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首先援引了经济学各流派对三次经济危机的观点综述,对三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回顾与观点的归纳。其次本文引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平均利润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生产过剩引发危机的论述以及西方古典经济学萨伊定律,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援引,系统梳理三次危机的背景、成因,以期得到启示。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1929年大萧条有关情况。首先介绍了1929年大萧条的历史背景,并就引发这次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对古典经济学的过度崇拜导致了胡佛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自由放任”,这种政府主体的放任过度加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忽略了经济规律与客观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这次危机的爆发。 第四部分,文章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进行剖析。首先介绍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情况与背景,并对这次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剖析,西方游资的破坏是这次危机的直接诱因,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在经济高速、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平均利润率理论,过度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忽略实体产业的发展,造成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至一旦有诱因将导致长期积累的问题凸显,进而引发危机的失控。 第五部分,通过对2008年次贷危机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梳理,找到了引发这次危机的原因,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资本家放弃制造业等美国传统的经济支柱,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跨越,将经济引擎由制造业转移至高新技术产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弊端频现,国家经济放缓,,又不得不将重心转移至房地产业,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过度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生产过剩,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这次危机的爆发。 第六部分,文章通过对这三次危机的逐一探析,探究危机爆发带来的启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和基本矛盾是导致一切危机爆发的根本,同时,在百年历史中,一次次危机的共性均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蔓延,促使了帝国主义垄断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家如何在大环境下有效应对;自由主义经济始终鼓吹政府退出市场,当危机爆发,市场失灵时,如何能够加强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才能够有效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平衡经济市场的发展;百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被逐一印证,革新了世界经济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通过对危机共性的总结,以期能够吸取其中的教训,正确认识三次危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放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规避经济危机的爆发。
【关键词】:经济危机 政府和市场 资源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13.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 1.2 研究方法12-13
  • 1.2.1 文献研究法12
  • 1.2.2 个案研究法12-13
  • 1.2.3 定性分析法13
  • 1.3 创新之处13
  • 1.4 不足之处13-14
  • 第2章 理论综述14-21
  • 2.1 三次危机爆发原因的观点综述14-16
  • 2.1.1 1929 年大萧条14-15
  • 2.1.2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15
  • 2.1.3 2008 年次贷危机15-16
  • 2.2 相关理论简介16-21
  • 2.2.1 平均利润理论16-18
  • 2.2.2 经济危机理论18-19
  • 2.2.3 萨伊定律19-21
  • 第3章 关于 1929 年大萧条的探析21-28
  • 3.1 1929 年大萧条概况21-22
  • 3.2 1929 年大萧条原因分析22-28
  • 3.2.1 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过度信赖22-24
  • 3.2.2 过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4-25
  • 3.2.3 忽略经济规律与客观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25-28
  • 第4章 关于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探析28-37
  • 4.1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概况28-30
  • 4.2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分析30-37
  • 4.2.1 对平均利润率理论的脱离30-32
  • 4.2.2 西方游资的破坏32-34
  • 4.2.3 过度强化虚拟经济的发展34-37
  • 第5章 关于 2008 年次贷危机的探析37-45
  • 5.1 2008 年西方经济危机的基本概况37-38
  • 5.2 2008 年次贷危机原因分析38-45
  • 5.2.1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38-39
  • 5.2.2 失去了制造业引擎的作用39-40
  • 5.2.3 高新技术产业的弊端40-41
  • 5.2.4 过度刺激房地产的发展41-43
  • 5.2.5 生产过剩带来的危机43-45
  • 第6章 三次危机的启示45-51
  • 6.1 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推手45
  • 6.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一切危机的原因45-47
  • 6.3 警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47-48
  • 6.4 加强政府对资源的配置48-49
  • 6.5 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认识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6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乐一;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其启示与借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高元录;钱智勇;;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3 潘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9年01期

4 林文益,陈乐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学说[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3期

5 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5期

6 邹琳华;吕艳红;;次贷危机成因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7 王云中;论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依据、内容和特点[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8 席玺;;浅论国际资本流入对资本流入国的影响[J];经济师;2006年09期

9 吴宣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J];经济学动态;2009年01期

10 韩春;陈元福;;资源配置: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新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近百年来三次重大经济危机探析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97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