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大气水体污染、资源短缺等,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较大压力。我国正处于转变城镇化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要关头。中国当今的城市化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产业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占据着重要地位,产业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等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城市化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内涵。改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型转变,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生态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产业生态化是指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综合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等方法,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循环模式来管理和经营产业,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目的。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形式,是改变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手段,符合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研究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对于解决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和理论的知识,采用文献梳理、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探索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机理,为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对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又通过构建一套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系统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在综合经验借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从基础方法体系上拓展和更新了城市化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为其增添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角度,对深化产业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重庆市和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一条参考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重庆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存在着胁迫与约束的互动关系。城市化通过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转变、空间扩展等对产业生态化产生压力,而产业生态化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又通过资源、环境等因素约束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2)在1998-2013年期间,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都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协调度也越来越高。但总得来说重庆市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要低于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速度,二者协调度在逐渐增强,但是总体数值还不高,属于轻度失调阶段,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3)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优化路径可以从加强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提供良好制度和资金、技术保障、发展旅游业为主线的生态产业、提升居民和劳动者生态意识等方面来考虑。
【关键词】:城市化 产业生态化 耦合协调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F1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导论9-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国外关于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理论研究10-13
- 1.2.2 国内关于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理论研究13-14
- 1.3 研究思路14-15
- 1.4 研究内容15-16
- 1.5 研究方法16-19
- 第2章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9-27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0
- 2.1.1 新型城镇化19
- 2.1.2 产业生态化19
- 2.1.3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的涵义19-20
- 2.1.4 生态产业的内涵和外延20
- 2.2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理论基础20-22
- 2.2.1 产业生态学20-21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21
- 2.2.3 循环经济理论21-22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22
- 2.3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机理22-27
- 2.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2-23
- 2.3.2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作用PSR模型23-24
- 2.3.3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效应24-27
- 第3章 国内外产业生态园与城市耦合发展典型案例分析27-33
- 3.1 国外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园良性互动模式27-28
- 3.1.1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的运作模式27-28
- 3.1.2 美国切塔努嘎生态工业园28
- 3.2 国内典型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案例28-31
- 3.2.1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29
- 3.2.2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9-31
- 3.3 国内外优秀生态产业园区经验借鉴31-33
- 3.3.1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机制保障32
- 3.3.2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作用32
- 3.3.3 科技创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持久动力32
- 3.3.4 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发展实现良好互动32-33
- 第4章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和问题33-41
- 4.1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有利因素33-34
- 4.1.1 承东启西的区位条件33
- 4.1.2 优势资源突出33-34
- 4.1.3 良好的发展机遇34
- 4.2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34-37
- 4.2.1 重庆市城市化现状34-35
- 4.2.2 重庆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35-37
- 4.3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37-41
- 4.3.1 重庆市城市化总体水平和质量偏低37
- 4.3.2 产业生态化的战略意义重视度不足37-38
- 4.3.3 科技水平落后,产业生态化发展缺乏后劲38
- 4.3.4 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38-39
- 4.3.5 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缺乏资金和制度保障39-41
- 第5章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实证分析41-49
- 5.1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41-43
- 5.1.1 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41
- 5.1.2 指标体系的设计41-42
- 5.1.3 指标体系的构成42-43
- 5.2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43-47
- 5.2.1 功效函数43-44
- 5.2.2 评价指标上、下限值的选择44
- 5.2.3 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处理44-45
- 5.2.4 指标权重的确定45-46
- 5.2.5 耦合度模型46-47
- 5.2.6 耦合协调度模型47
- 5.3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协调性判断47-49
- 第6章 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9-55
- 6.1 加强对产业生态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49
- 6.2 为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和机制保障49-50
- 6.3 以科技带动产业生态化的发展50
- 6.4 产业生态化拉动城市化,提高城市化速度和质量50-51
- 6.5 依托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主线的特色生态产业体系51-53
- 6.6 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和素质53-55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5-57
- 7.1 研究结论55-56
- 7.2 研究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3
- 研究生期间参研课题及发表论文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略;;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3 蓝庆新;;来自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启示[J];环境经济;2006年04期
4 张超;循环型社会及其评估指标体系[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5 马传栋;;论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1989年10期
6 宋学锋,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05年05期
7 鲁伟;;生态产业:理论、实践及展望[J];经济问题;2014年11期
8 王占益;;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9 袁晓红;;浅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张西玲;;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黎杰;[N];中国信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燕;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李昕;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文龙;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殿颖;渝东南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2 胡世清;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易德琴;渝东北翼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何文秀;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陈渝龙;重庆市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0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