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11:24
本文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的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 云南省 包容性增长 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自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reat Mekong Sub-regional Cooperation,以后简称“GMS”)至今,在农业、工业、旅游业、基础设施等方面GMS各成员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硕果累累的合作,各国的社会经济得到有效地发展。然而贫困、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水平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一直成为困扰GMS各国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与挑战,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悬殊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稳步发展。澜沧江一湄公河流连接了云南、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和越南,而近年来,湄公河次区域已逐渐成为云南最大和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同时,GMS各国还成为云南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但是云南近年来也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和非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取得更大的突破。“包容性增长”包含了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重要的表现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包容性增长前提、要素及影响三个维度评估GMS各国及地区在包容性增长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影响各国及地区包容性增长主要的障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得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及地区在三个维度方面包容性增长程度各异,依据以上分析,从云南省自身包容性增长及云南省如何参与到GMS包容性发展提出建议提出相关的建议,探讨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的途径或机制,参考和借鉴在包容性增长方面具有较为显著成效国家的实践与经验,也为进一步完善云南同GMS的合作机制未来更广泛的合作及稳步发展分享经验,为次区域跨国经贸合作等活动创造更为公平、便利的环境,实现次区域地区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 云南省 包容性增长 模糊综合评价法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11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12
- 1.4 能的创新点和困难12-13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综述13-19
- 2.1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13-14
- 2.1.1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13
- 2.1.2 均衡发展理论与非均衡发展理论13-14
- 2.2 包容性增长理论14
- 2.3 包容性增长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内在联系14-15
-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9
- 2.4.1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2.4.2 国外研究综述17
- 2.4.3 小结17-19
- 第三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现状分析19-41
- 3.1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概述19-20
- 3.2 增长前提之机会均等和公平现状分析20-29
- 3.2.1 收入分配差距与区域差距分析20-25
- 3.2.2 GMS各国及地区教育情况25-28
- 3.2.3 存在问题28-29
- 3.3 增长要素分析29-38
- 3.3.1 创新要素29-32
- 3.3.2 劳动者要素32-38
- 3.3.3 存在问题38
- 3.4 增长影响分析38-41
- 3.4.1 民生影响39
- 3.4.2 可持续影响39-41
- 第四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时间差异分析41-55
- 4.1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测度方法41-42
-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术语解读41
- 4.1.2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41-42
- 4.1.3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42
- 4.2 构建指标体系42-44
- 4.2.1 指标体系42-43
- 4.2.2 数据选择43-44
- 4.3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44-52
- 4.3.1 确定隶属函数求取隶属度44-45
- 4.3.2 确定指标权重45-46
- 4.3.3 评价结果46-52
- 4.4 主要的障碍性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52-55
- 4.4.1 增长前提存在问题52-53
- 4.4.2 增长要素存在问题53-54
- 4.4.3 增长影响存在问题54-55
- 第五章 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的途径研究55-63
- 5.1 云南省自身包容性增长实现途径55-57
- 5.1.1 总体思路55-56
- 5.1.2 具体措施56-57
- 5.2 云南省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性增长实现途径57-60
- 5.3 推动GMS包容性增长的措施建议60-63
- 致谢63-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8-69
- 附录69-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2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3 吴晓琪;徐明星;王蒲生;;城市内部经济均衡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1年10期
4 郑少智;牛秀敏;陈纾荣;;解读中国基尼系数[J];统计与决策;2006年09期
5 周国富,陈玲;威廉姆逊“倒U”假说的争论及评价[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6 刘兵;;区域均衡发展内涵的三维审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马晓锦;;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初探[J];中国商贸;2012年17期
,本文编号:540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4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