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育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演绎法对体育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增强专业设置自主性,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结构;加强政策制度设计,保障体育院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体育科研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体育院校的资源优势,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体育院校 服务 地方经济
【分类号】:G807.4;F127
【正文快照】: 中央多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在1998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部在20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学锋,蔡文菊,韩冰;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2 高松山;张文普;;对我国本科体育院校布局与体育专业规模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3 周春明;杜宁;常运琼;;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基本形式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吴玉鸣,李建霞;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年03期
5 黄聚云;对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姚琼;;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魏明东;闫万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与改革思路[J];体育科研;2009年02期
8 刘亮;;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基于本科毕业生质量的调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9 易剑东;;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中两个问题的审视[J];体育学刊;2013年04期
10 辛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晋红;;高校本科教学的“重复、分散与大而全”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陆亨伯,王乔君;体育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4 程洪玲;刘泽林;;高等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以天津市高等院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荣俊杰;赵先卿;张长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述评[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2期
6 李林,周登嵩;现代学校体育功能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梁正瀚;;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以体育专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8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9 郑顺新;对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震,王颖;实现“四项突破” 建立继续教育良性发展新格局[J];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家新;;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莉红;;学校竞争力的概念及其经济学解释[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赵宏斌;苗招弟;;中国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耀;刘志民;;我国省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法[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3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5 曹秀玲;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的教育生态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张秀萍;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雷;我国体育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8 喻晶;美国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9 孙晋海;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辽宁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范倩;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于淑瑞;河南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琰;城市商业住宅小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云;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王刚;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翠芳;河北省高校科技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艳;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兴;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视角审视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伟伟;新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时见;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周典明,郑沪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孙彦,李春玲,崔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5 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6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7 张建华,杨铁黎;美国、日本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刘平江,赵立,吴爱华,吴永芳;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王斌;对影响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德甫;张正萍;;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方法存在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会;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人崧;广西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存生;体育旅游现状与体育专业人才从业优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0期
2 李俊章;;体育可持续发展之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年12期
3 吴铁勇;朱晓东;范金玉;;广西与越南高校合作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4 周元兵;;体育专业人才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模型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陶李军;李海;;新形势下体育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年11期
6 刘含琴;;面对现实——体育教师昂起头[J];体育教学;1999年04期
7 杨斌;对体育专业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1年06期
8 柏卫东;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郑建岳,陈道裕;论新世纪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J];浙江体育科学;2002年03期
10 刘洪新;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平;;中国与加拿大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2 孙永生;;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圣鑫;;中国大学体育的功能:转型与发展[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聂如芝;;让体育之花开得更鲜艳[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高青松;;浅析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常公鹏;;层次分析法与高校招生体育专业人才问题[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7 孙琦;张枝梅;;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郭龙峰;王兴;;体育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颖川;张瑾;;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胡振浩;田翔;;准入与胜任:体育教师职业资格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亮;新疆体育:星火必燎原[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杜魏;北京体育产业后奥运走势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王建庆;绿色健身 共享和谐[N];甘肃法制报;2007年
4 广州市体育局 李晓峰;体育也是民生大计[N];广州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欧阳敏;自贡 体育 激荡 华彩 乐章[N];自贡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敏;体育事业跨越发展[N];自贡日报;2011年
7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事业 充分发挥体育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N];西藏日报(汉);2012年
8 本报记者 黄文冠 实习生 张文雯;体育,更是一种精神[N];阿勒泰日报;2008年
9 记者 陈伟红 实习生 王景亮;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群众体质日益增强[N];商洛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文浩;湘吐两地对接体育援疆工作[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赫忠慧;当代本科体育专业人才观和专业设置变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文春;巴彦高勒镇村落体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蒋波;潍坊市大众体育发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舟;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4 方海涛;我国弱势群体的体育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余祥辉;我国高等院校特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肖海鹰;湖北非体育专业高校和中学男生学习健美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轶涵;体育院校亟待培养“文体编导”人才的必要性与优势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58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5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