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是否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本文关键词:政府支持是否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政府支持 产学研协同创新 复合系统 门槛回归模型
【摘要】:本文利用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地区面板数据,在澄清政府支持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产学研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产学研协同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考察政府支持是否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政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逐年上升,但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全国范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政府支持显著地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模型估计结果不显著。"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表明,除西部地区外,政府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效应大致呈递减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政府支持 产学研协同创新 复合系统 门槛回归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同创新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71573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目标差异的政府R&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712030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相关的区域间创新协调发展研究”(71303122)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资源优势研究”(12DDB009)资助
【分类号】:F124.3;D63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大学和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互动关系,政府在这种互动关系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作用。而国内外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表明,政府的支持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支持方式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洪银兴,2014[1])。特别地,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涛;吴洪;;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官产学研三螺旋测度研究——兼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2 谈毅;杨晔;白伊贝;;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4~2013年的数据[J];财政研究;2014年12期
3 严成j;;我国知识生产投入产出关系的动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4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5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6 白俊红;;我国科研机构知识生产效率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8期
7 洪银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14年01期
8 康健;胡祖光;;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05期
9 李培凤;;我国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12期
10 邓明;钱争鸣;;我国省际知识存量、知识生产与知识的空间溢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张正勇;刘琳;唐湘玲;尹国耀;;乌鲁木齐市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宋加升;;制造企业动态管理模式及其运行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5 洪琳琳;黄良文;;政府财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6 阳立高;廖进中;杨沿平;;汽车产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0期
7 梁超;;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8 叶子荣;贾宪洲;;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9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10 张海洋;;我国工业R&D投入的决定因素[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杰英;;北京市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效果的实证分析[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潘雄锋;史晓辉;王蒙;;我国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承亮;许为民;;技术外部性下创新补贴最优方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吴志娟;肖虹;;新所得税法激励了R&D投资吗?——基于实物期权的数值分析[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6 徐伟民;;第四十章 政府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来自上海的微观实证分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7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周勇;许倍慎;刘训芹;;基于协调度理论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9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乐;孙丽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协调性分析——以河北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卫平;“需要体系”视角下企业协同满意战略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玲;研发资金投入渠道的差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燕,蔡琳,王海兰,王斌会;我国高校科技投入管理效益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2 廖文秋;梁j;宋马林;;基于Malmquist指数的高校科研效率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3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4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5 李元旭;宋渊洋;;地方政府通过所得税优惠保护本地企业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6 贺小刚;沈瑜;;创业型企业的成长:基于企业家团队资本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7 吴文锋;吴冲锋;芮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税收优惠[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8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9 蔡虹;张永林;;我国区域间外溢技术知识存量的测度及其经济效果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楚鸿;;不同类别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比较——基于近十五年(1992~2006)统计数据的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峰;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任子龙;陕西省高校科技经费投入产出效益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阅;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琳;;全面小康社会之系统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2 潘家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机理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综合性思想理论);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钟守楠;冯尚友;;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双模态调控原理[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林青;何冰;李剑;;基于复合系统的高效量子计算(英文)[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3 叶民强;张世英;;区域复合系统ESREn协调发展衡量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闫冬;;基于DEA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黄璜;何保良;陈灿;傅志强;谢伟;陈仕贵;;稻(鸭)-紫云英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史晓波;于庆波;;国内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纪远;;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与西藏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辉 陈振;湖北将把血防林建成林农复合系统[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第五燕燕;深圳应树立城市复合系统理念[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记者 吴信华;生态园:播下龙种,,收获跳蚤[N];广东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俊;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调控效应及其机理模拟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樊巍;果草牧复合系统物质生产、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丁同玉;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复合系统科学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瑞霞;陕西省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诊断评价与管理研究[D];西安财经学院;2012年
3 杜卫芳;“矿—路—港”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f+;农牧复合系统的结构及其物流过程的稳定性分析[D];宁夏大学;2014年
5 王孝坤;综合运输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张萌;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陆岛旅游地复合系统(Lit-co-system)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婉婷;福建海洋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鹏媛;“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洁;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性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张龙灿;光伏—太阳能环形热管/热泵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31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63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