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6:18

  本文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西 产业集聚 测度指标体系 产业集聚区


【摘要】:产业集聚在各国经济体系中无论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中都表现出强劲的活力,是发达国家及地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广西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整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在东盟自贸区的构建下广西桥头堡的作用日益凸显,广西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利用产业集聚来促进产业迅速发展是理论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研究广西产业集聚现状,提出如何发展产业集聚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广西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构建了由产业平均集中率、区位熵、集聚指数组成测度指标体系,对广西27个制造业产业集聚进行测算,结合实证的结果分析广西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实施“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及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平均集中率表明广西产业集中率在全国31省排名22位,自2007年以来产业平均集中率的增幅较快。通过区位熵测算,近一半的测算产业中呈现出集聚规模,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业集聚规模比较突出。从产业类型来看,形成产业集聚的大部分产业都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均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低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初级加工方法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在区位熵基础上引入集聚指数分析表明,广西自治区内集聚强化的产业共有11个,集聚形成的产业共有9个,集聚退化的产业共有3个,集聚劣势产业共有4个。数量上看,集聚形成及强化产业占考察产业的近三分之二,意味着广西产业发展迅速集聚态势较为明显。集聚形成的9个产业中大部分都是强化产业中延伸出来的产业,说明主导产业依然具有发展壮大的趋势,广西产业集聚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广西产业集聚存在整体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运行机制落后等问题。原因主要是经济本身较差、人力资源不富裕、体制机制落后。由于产业集聚区具有“四集一转”特征,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城融合、吸纳就业等方面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借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本文认为广西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是一个可行模式,指出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对广西重点产业进行布局,最后提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广西 产业集聚 测度指标体系 产业集聚区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一、研究背景12-13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3
  • 三、文献综述13-18
  • (一)国外理论研究13-14
  • (二)国外实证研究14-15
  • (三)国内理论研究15-16
  • (四)国内实证研究16-18
  • 四、论文结构安排和技术路线图18-19
  • (一)结构安排18-19
  • (二)技术路线图19
  • 五、创新之处19-21
  • 第二章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21-29
  • 一、概念界定21-22
  • (一)产业地理集中21
  • (二)产业集聚21-22
  • (三)产业集群22
  • 二、产业集聚基本理论22-25
  • (一)产业区理论22-23
  • (二)工业区位论23
  • (三)增长极理论23-24
  • (四)新经济地理理论24-25
  • (五)新竞争优势理论25
  • 三、产业集聚机理及效应25-29
  • (一)交易效率27
  • (二)生产效率27-28
  • (三)竞争效率28
  • (四)创新效率28-29
  • 第三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现状29-34
  • 一、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29-32
  •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状况29-30
  • (二)资源禀赋优势30-31
  • (三)区位优势31
  • (四)区域合作优势31-32
  • 二、重点产业集聚现状32-34
  • (一)广西主导产业集聚状况32-33
  • (二)广西主导产业布局33-34
  • 第四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实证分析34-42
  • 一、产业集聚指标体系构建34-36
  • (一)产业集聚测度方法34-36
  • (二)样本数据说明36
  • 二、产业集聚测度分析36-42
  • (一)产业集中率分析36-37
  • (二)产业区位熵分析37-38
  • (三)产业集聚指数分析38-42
  • 第五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问题及原因分析42-46
  • 一、产业集聚问题分析42-44
  • (一)集聚水平整体偏低42
  • (二)集聚产业结构不合理42-43
  • (三)集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43
  • (四)经济运行机制较为落后43-44
  • 二、原因分析44-46
  • (一)自然及基础设施因素44
  • (二)人力资源因素44-45
  • (三)体制机制因素45-46
  • 第六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发展对策46-52
  •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借鉴46-49
  • (一)产业集聚区取得成绩47
  • (二)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总结47-49
  • 二、广西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路49-52
  • (一)广西重点产业集聚区布局49-50
  • (二)广西产业集聚区发展保障措施50-52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52-54
  • 一、研究结论52
  •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维冰;;东部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8年09期

2 寿思华;;广西产业发展时空安排的战略思路[J];改革与战略;2010年08期

3 秦艳;;广西产业“负成本”低碳转型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柯荣;汪宇明;;广西产业发展和布局条件——广西产业政策系列研究之一[J];改革与战略;1987年05期

5 柯荣;汪宇明;;广西大农业发展和布局问题——广西产业政策系列研究之二[J];改革与战略;1987年06期

6 黎平;对广西产业政策的两点思考[J];技术经济信息;1998年04期

7 黎平;对广西产业政策的两点思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郑凤麟;梁杰;;关于广西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9 许登峰;傅利平;;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孙可庸;马飚;;广西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优化构思——广西产业政策系列研究之四[J];改革与战略;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仁贵;潘大庆;;“泛珠江”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宁市委宣传部签约理论专家,,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黎鹏;提高广西产业在东盟的竞争力[N];广西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莫艳萍;广西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之路如何走?[N];广西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超;坚持工业化主导方向 增强广西产业竞争力[N];广西政协报;2010年

4 林昆勇(作者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发挥博览会助推作用 促进广西产业发展[N];广西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洁;央企千亿投资助力广西产业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简文湘;融入重点领域合作 做强广西产业力量[N];广西日报;2013年

7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黄葛炎;《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正式出台[N];广西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周春雨;科博会:愈科技 愈红火[N];中国贸易报;2008年

9 罗猛;来宾东糖集团五大项目竣工动工[N];广西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叶自鹏;又一高新技术企业进我市[N];柳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莉;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集聚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2 刘玲;广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李涛;基于低碳经济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4 袁媛;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朱新华;基于金融结构调整的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7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17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