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川渝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发布时间:2017-08-22 07:36

  本文关键词:川渝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更多相关文章: 川渝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 长江经济带战略 战略支点


【摘要】:川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增长极。同时,川渝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的区位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川渝两地的合作潜力巨大,抱团协同、构建新型的竞合机制,无疑是川渝两地将"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地理节点质变为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抉择。相关对策建议如下:构建立体化、网络化、便捷化的交通;打造海关、经贸合作、领馆设立、国际航线、国际铁路班列的协同开放格局;改善川渝之间的中间塌陷现象;构建全面协同的政府制度安排。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教育部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川渝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 长江经济带战略 战略支点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学者就长江经济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长江经济带特点及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政府合作、空间结构和区域间产业发展协调、产权理论等。如罗晓梅、陈纯柱(1999)指出,长江经济带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整体性、互补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伟;论H型发展战略[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西部论坛;;“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略论——“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摘要[J];西部论坛;2015年01期

3 罗晓梅;何关银;;新重庆崛起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探讨[J];重庆行政;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长德;;成渝经济区内经济洼地经济发展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周继霞;苏维词;;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可持续发展导向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代富强;刘刚才;南岭;;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4 陈波;滕琦;梁平;;城乡社会保障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余海清;陈阿林;董国仓;孙小涛;;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的城镇化水平分析——以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艾治润;;后金融危机时期西部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7 胡元聪;杨建新;;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塑——基于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经验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宋福忠;赵宏彬;;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9 罗林;张双;李建国;;重庆市主城区、乡村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研究——以重庆市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高滩河流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0 刘小雷;丁桑岚;;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法——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灿飞;;产业联系与北京优势产业及其演变[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2 翁立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现实挑战与对策思考——兼论’98长江洪灾启示[J];城市研究;1999年01期

3 刘大志,蔡玉胜;地方政府竞争、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J];当代财经;2005年02期

4 郑胜利;论我国开展集群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5 李小建,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6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7 孙红玲,刘长庚;论中国经济区的横向划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8 李金辉,白雪洁;现代物流:产业结构演变的“润滑剂”[J];改革与战略;2002年10期

9 刘荣增;;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3期

10 李晔;陶瑾;;区域物流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智杰,陈永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2 刘东林,岳秀莲;西部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发展[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学全 ,戴劲松;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11期

4 王一鸣;;加快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 构筑新兴经济增长区[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5 辛文;从整体上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J];天府新论;2001年01期

6 柴锡贤;;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7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乔晶,胡兵,赖景生;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9 ;长江经济带——充满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03期

10 马勇,黄猛;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教授 院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法硕士 仲裁员 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研究生;长江经济带:西部发展的新动力[N];重庆日报;2014年

2 记者 商宇;“中国发展论坛·2014——建设长江经济带”在渝举行[N];重庆日报;2014年

3 邱曙东;“把脉”长江经济带[N];解放日报;2003年

4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5 侯力明;信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腾飞助推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7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唐红阳;借水洞庭,谋利长江经济带[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方东旭 杨宏生 徐天鹏;“长江经济带”开发热潮又起[N];江苏经济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田继忠;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雯婷;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7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17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