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城融合视角下的开发区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21:23

  本文关键词:产城融合视角下的开发区转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城融合 开发区转型 社会空间生产 制度变迁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开发区发展历程,发现不少开发区存在产城分离的问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利用职住分离-洛伦茨曲线定量分析了产城分离度。究其原因,除了全球化和资本新一轮全球扩张的外部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内部原因。产城分离的背后是人的缺失,是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失衡,是由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缺失以及现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在借鉴了深圳模式小产权房和老浦西模式市场导向紧凑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产城融合的内涵,认为产城融合应该从“产”“城”的二维融合向“产”“城”“人”三位一体高度融合转变。在对策方面,本文主张以社会建设来带动人的发展、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通过社会空间重构来达到人本主义城市发展、建立内需市场以及消费社会,最后落脚在制度变迁和制度改革上。笔者主张建立土地所有权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农民土地进退自由、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和农地管制性征收制度等;对于户籍制度,笔者认为应改为人口登记制度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要素市场;除此之外,还要用法制来为开发区转型中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最后,本文针对开发区转型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转型方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城融合 开发区转型 社会空间生产 制度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绪论8-14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研究背景8-9
  • 2、研究意义9
  • (二)相关概念界定9-10
  • 1、产城融合9-10
  • 2、开发区转型10
  • (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13
  • 1、研究内容10-11
  • 2、技术路线11-13
  • (四)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13-14
  • 1、研究方法13
  • 2、可能的创新点13-14
  • 二、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4-21
  • (一)相关基本理论14-17
  • 1、产业集聚理论14
  • 2、城市空间经济学14
  • 3、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4
  • 4、城市空间扩展阶段理论14-15
  • 5、空间生产理论15
  • 6、资本三次循环理论15
  • 7、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功用多样性理论15-17
  • (二)相关文献综述17-21
  • 1、产业集群研究17
  • 2、城市功能研究17-18
  • 3、产城融合研究18-19
  • 4、开发区转型研究19-21
  • 三、中国开发区发展历程及问题21-27
  • (一)开发区发展历程21-22
  • (二)目前中国开发区的问题22-27
  • 1、开发区土地问题22-24
  • 2、开发区产城融合问题24-27
  • 四、产城融合的定性及定量分析27-37
  • (一)定性分析27-29
  • (二)定量分析29-37
  • 五、产城分离的原因分析37-51
  • (一)外部原因: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一轮资本全球扩张37-41
  • (二)内部原因41-51
  • 1、政府主导、长官意志41-45
  • 2、现行制度45-51
  • 六、深圳和老浦西的成功经验51-54
  • 1、深圳模式51-52
  • 2、老浦西VS新浦东模式52-54
  • 七、对策54-64
  • (一)“产”“城”“人”三位一体54-55
  • (二)“经济建设—制度变迁—社会建设”三位一体55-56
  • (三)完善和改革相关制度56-61
  • 1、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建立要素市场57
  • 2、改革现行土地制度57-59
  • 3、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59-60
  • 4、完善法律制度60-61
  • (四)中国开发区转型的建议:61-64
  • 1、经济转型61-62
  • 2、社会转型62-63
  • 3、管理转型:转变政府开发区管理方式63-64
  • 八、结论与不足64-66
  • (一)结论64-65
  • (二)不足65-66
  • 参考文献66-72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72-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2 林金堂;空间罗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的计算方法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约翰·弗里德曼,李路珂;城市营销与“准城市国家”:城市发展的两种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4 刘荣增;王淑华;;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5 孙玲霞;;河南省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6 汪炜,史晋川,孙福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影响与集聚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7 倪方钰;;江苏城镇化的能源和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3年04期

8 车维汉;论知识经济中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集聚的新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6期

9 裴汉杰;;浅议“十二五”期间“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7期

10 殷悦;;基于社会空间的视角对产城融合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839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39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