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跨区域治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跨区域治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实践中面临着行政区划带来的制度障碍,产业结构趋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联动发展,缺乏协同治理机制等困惑和挑战。京津冀在跨区域治理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中央政府主导模式、平行区域协调模式和多元驱动网络模式。应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思区域市长联席会议机制、区域一体规划机制、区域一体化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等推动京津冀跨区域治理的机制设计。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关键词】: 京津冀 跨区域治理 模式选择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新区建设中产城融合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15BJY034) 第55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城镇化促进内需增长的机制与政策研究”(批准号2014M550684) 延安市社科基金项目“延安城镇化促进内需增长的机制与政策研究”(批准号15BJJ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跨区域治理是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伴随着跨区域性公共议题的凸显,如何有效解决区域问题、优化治理绩效、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就国内外区域治理的实践看,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各个地区之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恩富;王新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演进、现状与对策[J];管理学刊;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紧跟;;试论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吴光芸;李建华;;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方伟;;区域内政府合作公共管理视角缺失的审视——以环太湖区域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4期
4 张紧跟;;从区域行政到区域治理: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路向[J];学术研究;2009年09期
5 蔡岚;;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困境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9年09期
6 张紧跟;;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公共管理主体关系协调[J];学术研究;2011年01期
7 卢护锋;;关于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的思考——以珠三角一体化为中心[J];学术研究;2011年01期
8 石佑启;;论区域合作与软法治理[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9 李金龙;李思怡;;动力机制与组织创新:我国大都市区政府合作的基本路径[J];学习论坛;2010年04期
10 李和中;谭英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转型[J];学习与实践;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祥;郑丽莉;;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分析[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佃利;梁帅;;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合作探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汪伟全;;区域合作中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结构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吕志奎;;反思中国区域公共政策研究——缘起、现状与路向[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渊;;行政协议——中国特色的政府间合作机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7 龙朝双;王小增;;对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动力机制的一点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字强;;政府间协同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路径探析[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2辑[C];2014年
10 苗润莲;张敏;胥彦玲;张惠娜;;京津冀现代农业区域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及关键问题研究[A];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4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君俐;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金波;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资源共享及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小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冯桃桃;府际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朱航舟;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申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屈小艳;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杜泽金;论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连续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乔德中;当代中国区域治理中的府际合作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植;欧盟区域政策的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朱丹,单强;欧洲区域集群的现状及特点[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9期
3 吴晓求;论政府职能以及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J];新视野;1996年03期
4 杨行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学术论坛;2002年03期
5 梁吉义,任家智;区域经济系统复杂性探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祝波善;唐元虎;;区域利益分化与利益协调[J];学习与实践;1996年06期
7 云秀清,贾志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主要政策措施研究[J];阴山学刊;2004年05期
8 盛世豪;;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政府与企业定位[J];浙江经济;2003年06期
9 陈秀山,张启春;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杨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龙;;区域治理:内涵及理论基础探析[J];经济论坛;2007年19期
2 韦文英;戴俊骋;;区域性格与区域治理——区域性格研究系列论文之四[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3 叶锋;;我国区域治理问题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4 杨心怡;;区域治理中的主体结构分析[J];理论观察;2014年02期
5 踪家峰;杜慧滨;;区域治理结构优化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马海龙;;区域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J];理论月刊;2007年11期
7 马海龙;;区域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1期
8 柳春慈;;区域性行业协会:区域治理的重要组织载体[J];理论探讨;2010年02期
9 李礼;;区域治理国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术论坛;2010年07期
10 姚尚建;;从市场保护到权利发展——转型社会中的区域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衔春;吕斌;赵勇健;;国内外比较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治理机制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2 马星;秦晴;;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治理:机制、障碍和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区域治理中的“流域”新思路[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记者 苗志磊;抓好重点区域治理塑造精品工程[N];邯郸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宋振峰 实习生 盛捷;区域治理的崭新篇章[N];甘肃日报;2013年
4 记者 岳冠文;讨论研究煤炭坝地质沉陷区域治理工作[N];长沙晚报;2010年
5 肖颖 普毛毛;全面落实政府区域治理责任[N];中国环境报;2014年
6 常州大学文法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芮国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记者 黄如飞;龙岩:重点区域治理挂牌督办[N];福建日报;2013年
8 贾庆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分论坛:东亚合作才能繁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王喜霖 记者 曲静;松嫩三江平原区域治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黑龙江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周者军;甘肃“两江一水”区域治理规划获批复[N];甘肃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艳;欧洲治理与制度变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马海龙;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煜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锋;区域治理视阈下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乔德中;当代中国区域治理中的府际合作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刘军义;区域治理结构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南浩植(Nam Hosik);中国在边疆地区建设中的区域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菲;“镇改街”后区域治理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邹雅琳;区域性经济社会化解危机的途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1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9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