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基于中部地区的分类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跨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基于中部地区的分类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部地区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劳动力转移 成本优势 产业政策
【摘要】:新常态发展阶段,产业转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部地区是我国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实践的重要平台,研究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对完善国家产业转移政策体系意义重大。即使两个地区间没有直接的产业迁移活动,但一个地区的需求增加导致另一个地区产业的增加也应当被视作产业转移的发生。以此定义来研究产业转移,即主要考察各区域之间产业规模的相对变化,以份额比重的形式呈现,并按系统性原则,全面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2009-2013年中部六省分地区分行业中观数据,从规模特征、行业特征、区域特征、人口特征等维度分析产业转移路径,并从政策、环境、成本、市场等方面揭示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以发现关键政策启示,明确完善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劳动力转移 成本优势 产业政策
【基金】:国家软科学重大邀标研究项目“国家品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2012GXS3D04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以京津冀为例”(项目编号:2015M570199,项目主持人:李颖)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CJL005,项目主持人:杨勇华)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委托课题“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003,项目主持人:李颖)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新常态”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从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和经济规模的简单扩大转变为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是推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兰旗;李秋萍;;论发展区域产业一体化的理论基础[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2 韩玉刚;;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和转型升级路径——以安徽省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期
3 张雪松;李秦阳;;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4 孙华平;谢子远;孙莹;;基于全球价值网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绍兴纺织业集群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5期
5 黄晓;胡汉辉;吉敏;;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空间转移:模式比较与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7期
6 赵建吉;茹乐峰;段小微;苗长虹;;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7 陈晓亮;陈国生;杨凤鸣;;生产性创意产业对大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升级的推动效用及评价[J];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8 程斌;孙华平;张瑾;;功能性服务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10期
9 许亭玉;李旭;焦芳琪;张龙琳;;基于区域经济学的服装产业转移理论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5年05期
10 刘丹;;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度与承接模式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淼;大规模产业转移过程中产学研创新体系再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胡艳;产业转移与经济转型:安徽的战略对策[D];安徽大学;2012年
4 韩艳红;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朱允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华广敏;高技术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制造业效率影响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董红杰;创意产业“五位一体”的成长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敏燕;资源型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余萍;资源诅咒与传统农区的企业家形成机制[D];河南大学;2014年
10 席艳玲;产业集聚、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风芹;服务型企业知识员工动态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姜大芹;新世纪以来日本国际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奕芳;链网互动视角下我国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4 覃娜;广西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姚思佳;全球—地方张力背景下我国沿海服装产业集群的去地方化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罗园;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制造业向外和向内转移路径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7 白学敏;大湘南承接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李慧莲;珠三角东岸地区非正规工业用地及其再开发利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4年
9 吴丽娟;碳约束条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10 张兆昕;金华市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志;杨杰;;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2 张谋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3期
3 张孝锋;蒋寒迪;;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4 向国成,韩绍凤;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三大转变——超边际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J];财贸经济;2005年06期
5 赵伟;陈文芝;;沉没成本与出口滞后——分析中国出口持续高增长问题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6 陈柳钦;;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8 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9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10 王忠平;王怀宇;;区际产业转移形成的动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华平;[N];中国信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申恩平;企业群落演化路径与厂商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方澜;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王静华;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蕊;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调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田敏;总部经济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阮建青;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农村工业化萌芽与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泮印;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张宁;东企西迁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4 乔伟丽;湖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健;泛珠区域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与环境效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胡济飞;企业的产业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文;徐顽强;;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路径研究[J];前沿;2011年19期
2 丁国民;;论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制度供给[J];中国市场;2012年01期
3 覃成林;熊雪如;;区域产业转移的政府动机与行为: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2年07期
4 叶琪;;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态势与承接的竞争格局[J];新疆财经;2013年06期
5 叶琪;;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与变化趋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王峰;;浅谈区域产业转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09期
7 叶琪;;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协调效应及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1期
8 熊必琳;陈蕊;杨善林;;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9 黄伟;;集群状态下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08年10期
10 邓月婷;;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之管见[J];管理观察;2008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晓梅;;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行为及其效率研究——基于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案例分析[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曾昭志;邹晓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及其政策协调机制研究[A];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新一轮区域产业转移呈现四大趋势[N];中国财经报;2013年
2 记者 李揽月;省政协十届七次常委会闭幕[N];安徽日报;2009年
3 胡楠;湖南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武爱萍;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举行[N];楚雄日报(汉);2012年
5 谭江琦邋许静;立足优势互补 推进产业转移[N];四川日报;2007年
6 谢世文 唐健 记者 阳公田;我市经贸代表团参加珠洽会[N];自贡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黔泉 实习记者 温媛媛;龙头农企一集聚 效益就不得了[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亢春燕;立足本职 抢机遇抓项目促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9 林国庆;插上奋飞双翼[N];安庆日报;2007年
10 何志忠 达兴文 特约记者 程明;抓机遇 聚项目 大投入[N];自贡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婷婷;东亚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江霈;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3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宋哲;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勉静荣;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资源约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孟睿;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彭范;我国区域产业转移效应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申t@琴;区域产业转移不同主体分析与承接地政府作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穆文龙;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张帆;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淑香;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邹玲;区域产业转移中我国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广旭;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的承接政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1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9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