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颗粒在复合钛基脂中的润滑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11:11
润滑脂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对维护机械正常运转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润滑脂高低温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纳米级固体微粒作为添加剂在润滑剂中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因此研究纳米级固体微粒添加剂来改善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研究了固体颗粒粒径变化对钛基脂为基础脂润滑的钢球摩擦副的高低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采用了3种纳米级固体颗粒添加剂,即选PTFE、碳酸钙和石墨微粒,测试37种配方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变化导致润滑机理的变化,并且颗粒添加量对摩擦学性能有明显影响:纳米级颗粒均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亚微米和微米颗粒因为润滑机理不同而导致性能各异。亚微米PTFE和微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高温摩擦学性能,微米石墨具有优良的中低温摩擦学性能。利用SEM、EDAX和XPS观察与分析磨斑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化合态,初步揭示了不同材料的纳米、亚微米、微米颗粒在钛基脂中的作用机理。纳米PTFE微粒通过生成金属氟化物、微粒修复作用和形成物理边界膜,亚微米PTFE通过滚动体作用。微米PT...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辊研磨机照片
四球试验机
图 2-2 四球试验机润滑脂的制备和固体颗粒的选择用钛基润滑脂的制备润滑脂的生产工艺过程基本要求包括原材料处理、皂化反炼制、冷却、均化脱气、包装等,和其他皂基润滑脂的生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颗粒对液-固二相润滑摩擦和温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刘伟,刘小君,王伟,刘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Ti基体上形成微弧氧化膜组成和结构的研究[J]. 刘福,宋英,王福平,孙德智. 燕山大学学报. 2009(01)
[3]苯甲酸/硬脂酸钛基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 陈继国,曲建俊. 摩擦学学报. 2008(04)
[4]聚四氟乙烯的性能与应用[J]. 孙玉红. 科技资讯. 2008(12)
[5]纳米摩擦学研究进展[J]. 温诗铸. 机械工程学报. 2007(10)
[6]煤燃烧过程中碳、氧官能团演化行为[J]. 向军,胡松,孙路石,徐明厚,李培生,苏胜,孙学信. 化工学报. 2006(09)
[7]表面未修饰及修饰纳米SiO2对锂基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 王李波,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 2006(02)
[8]含片状纳米石墨粒子润滑油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J]. 侯越峰,干路平,黄海栋,涂江平,李春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9]复合钛基脂的诞生、性能及应用[J]. 李素. 润滑油. 2005(06)
[10]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涂料的研制[J]. 王训遒,蒋登高,赵文莲,周铭,张东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279805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辊研磨机照片
四球试验机
图 2-2 四球试验机润滑脂的制备和固体颗粒的选择用钛基润滑脂的制备润滑脂的生产工艺过程基本要求包括原材料处理、皂化反炼制、冷却、均化脱气、包装等,和其他皂基润滑脂的生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颗粒对液-固二相润滑摩擦和温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刘伟,刘小君,王伟,刘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Ti基体上形成微弧氧化膜组成和结构的研究[J]. 刘福,宋英,王福平,孙德智. 燕山大学学报. 2009(01)
[3]苯甲酸/硬脂酸钛基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 陈继国,曲建俊. 摩擦学学报. 2008(04)
[4]聚四氟乙烯的性能与应用[J]. 孙玉红. 科技资讯. 2008(12)
[5]纳米摩擦学研究进展[J]. 温诗铸. 机械工程学报. 2007(10)
[6]煤燃烧过程中碳、氧官能团演化行为[J]. 向军,胡松,孙路石,徐明厚,李培生,苏胜,孙学信. 化工学报. 2006(09)
[7]表面未修饰及修饰纳米SiO2对锂基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 王李波,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 2006(02)
[8]含片状纳米石墨粒子润滑油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J]. 侯越峰,干路平,黄海栋,涂江平,李春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9]复合钛基脂的诞生、性能及应用[J]. 李素. 润滑油. 2005(06)
[10]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涂料的研制[J]. 王训遒,蒋登高,赵文莲,周铭,张东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27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27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