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位移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本文关键词:隧道围岩位移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摘要】: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位移作为围岩内部力学现象的宏观表象具有很强的混沌动力学特性。文章利用现场位移实际观测的一维数据,合理地确定嵌入维数和最佳延滞时间,重构了可以充分反映原动力系统相空间的混沌时间序列。并以混沌时间序列为训练样本,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适合隧道围岩位移预测的混沌时间序列-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枣树沟2#隧道围岩位移为例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计算收敛速度快,实时稳定,在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单位】: 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围岩位移 混沌时间序列 模糊神经网络 预测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12B07)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107RJYA276)
【分类号】:U452.12
【正文快照】: 网络训练模式和传递函数对隧道沉降进行了预测;1引言另外,齐u&[10]结合灰色模型预测和马尔可夫链转移隧道是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一类地下建概率预测的优点,从围岩变形实际监测数据序列中筑。由于岩土体材料非均质、各向异性、有流变,加之挖掘出围岩变形的宏观演化规律,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茜;;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隧道长期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周建春,魏琴;公路隧道围岩变形时程曲线拟合的BP算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杨志安,,王光瑞,陈式刚;用等间距分格子法计算互信息函数确定延迟时间[J];计算物理;1995年04期
4 张家树,肖先赐;混沌时间序列的自适应高阶非线性滤波预测[J];物理学报;2000年07期
5 张家树,肖先赐;用于混沌时间序列自适应预测的一种少参数二阶Volterra滤波器[J];物理学报;2001年07期
6 杨绍清,贾传荧;两种实用的相空间重构方法[J];物理学报;2002年11期
7 王宏伟,马广富;基于模糊模型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J];物理学报;2004年10期
8 张淑清;贾健;高敏;韩叙;;混沌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参数选取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9 葛宏伟,梁艳春,刘玮,顾小炯;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10 刘晓,曾祥虎,刘春宇;边坡非线性位移的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symptotic Solutions to a Nonlinear Climate Oscillation Model[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08年01期
2 刘先珊;武丽;;改进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王辉;陈剑平;邱道宏;阙金声;;洞室围岩压力预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刘开云;魏博;刘保国;;边坡变形时序分析的进化-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熊刚;赵惠昌;杨小牛;;基于双通道调制模型的引信海杂波混沌特性分析[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6 马小兵;;监测位移预报的非等间距相关系数平稳序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7 采峰;曾凤章;;产品需求量非平稳时序的ANN-ARMA预测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盛建龙,赵建海;巷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模型[J];爆破;2005年01期
9 郑长青;陈庆寿;徐海波;房泽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台阶爆破参数优化设计[J];爆破;2008年03期
10 林丽群;林从谋;蔡丽光;林键;郑强;;隧道爆破振动的BP神经网络预测及应用研究[J];爆破;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面向异构数据源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雷亚辉;水下目标的时间反转法声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晓宏;海杂波的特性分析与目标检测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卜云;混沌时间序列自适应预测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包浩明;混沌理论在保密通信系统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范永全;集员仿射投影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闫华;非线性通信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杜运成;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气液两相流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春生,张清,黄修云;岩体力学参数预测的新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冯夏庭,赵洪波;岩爆预测的支持向量机[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孙道恒,罗萍平,胡俏,徐灏;有限元单刚矩阵计算的神经网络法[J];东北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朱伟勇,王兴元;二维Logistic映射中的阵发混沌与分形[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5 吴定洪;边坡位移实时跟踪预测模型研究[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5年03期
6 李守巨,刘迎曦,张正平,黄蔚,沈广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大坝弹性参数识别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王志亮,许可;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神经网络法应用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8 茅于海;苗家林;;自适应预测滤波器的一种新算法[J];电子学报;1983年05期
9 华宏星,陈小琳,石银明;运用神经网络识别复合材料板刚度[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1期
10 郝小员,郝小红,熊红梅,张绍东;滑坡时间预报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辉,熊厚金,张清;隧道围岩位移的弹塑粘性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2 简文彬,姚环,陈祺模;福州大腹山隧洞围岩位移的非线性时序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刘庆;;隧道围岩位移解析解在反分析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年23期
4 汤池;刘娜;;隧道围岩位移的智能化反演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5 肖毅;;隧道围岩位移智能化反演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6 邓永双;;3车道连拱隧道施工引起围岩位移变化的数值模拟[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10期
7 曹光辉;;比较分析应力释放率对围岩位移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2期
8 朱迎宇;;天摩岭公路隧道施工围岩位移监测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年05期
9 佟复华,赵庆新;新型多通道无线遥测隧道围岩位移系统[J];铁道建筑;1999年12期
10 郝哲,刘庆恩,刘斌;公路隧道开挖围岩位移预测及稳定性预报[J];公路;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小明;王宇会;;物探资料在隧道围岩位移预测中的应用分析[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汪洋;尹健民;肖国强;;基于岩层产状的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海明;隧道围岩位移智能反分析研究与工程实践[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郭得令;基于LS-SVM的围岩位移非线性预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1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