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塬隧道穿越滑坡段的综合整治技术及评价
本文关键词:唐家塬隧道穿越滑坡段的综合整治技术及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工程 滑坡体 坡体变形 围岩压力 综合整治
【摘要】:研究目的:以西宝高速公路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隧道穿越滑坡段的变形与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在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滑坡体综合整治措施;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并对滑坡体和隧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唐家塬隧道开挖前期,滑坡基本稳定,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50 m处,滑坡体变形增大,且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时,监测点位移变化速率最大,随着隧道支护和抗滑桩加固作用的发挥,在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30 m后,滑坡基本恢复稳定;(2)监测初期,由于滑坡和地形偏压的影响,围岩压力显著增大,随着隧道支护作用的加强,逐渐趋于稳定,且围岩压力和地表沉降出现明显不对称现象;(3)本文探讨穿越滑坡段隧道施工与其相互影响,提出综合整治方案,并开展隧道的变形与围岩压力监测,其对类似工程选线、整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滑坡体 坡体变形 围岩压力 综合整治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3JK0961)
【分类号】:U456.3
【正文快照】: 研究结论:(1)唐家塬隧道开挖前期,滑坡基本稳定,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50 m处,滑坡体变形增大,且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时,监测点位移变化速率最大,随着隧道支护和抗滑桩加固作用的发挥,在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30 m后,滑坡基本恢复稳定;(2)监测初期,由于滑坡和地形偏压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苦竹;朱合华;;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机理实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2 王梦恕;21世纪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3 王春景;雷明锋;彭立敏;;病害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价模型与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李彬;;偏压隧道病害特征及其控制措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陶志平,周德培;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6 丁瑜;王全才;石书云;崔明;;基于深部监测的滑坡动态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7 薛强;张茂省;唐亚明;毕俊擘;;基于变形监测成果的宝塔山滑坡稳定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3期
8 赵志刚;张志军;李德武;赵炼恒;;穿越滑坡段高速公路隧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尉南,吴正;地铁候车厅客流运动的数学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2 赵望达;李洪;徐志胜;谢晓晴;;基于因次分析的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李彬;雷明锋;李文华;;运营公路隧道病害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4 牛泽林;谢永利;霍润科;冯明友;;黄土隧道衬砌结构的可靠度分析与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李彬;;偏压隧道病害特征及其控制措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周创兵;李典庆;;暴雨诱发滑坡致灾机理与减灾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7 吴正;王昀;沈俊彦;;地铁候车厅客流疏散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贾金青;王海涛;宓荣三;;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治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陶志平,周德培;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10 杨涛,周德培,周应华,邓宏艳;多级多层复合滑坡工程病害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剑崴;胡建平;张序琐;;破碎围岩洞口段隧道塌方防灾[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遵义;卢方伟;李伟;;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其经验启示[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卢方伟;胡湘晖;杨卫星;罗遵义;;武汉王家墩商务区道路与地下空间建设时序研究[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高文学;张羽;王晓宏;赵鑫;揭庆芳;;既有线下公路隧道施工方法数值模拟分析[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迎超;尚岳全;李焕强;申永江;;浅埋隧道出口塌方机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姜彦彦;姜建平;纪宏;;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研究及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及灾害预测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曹兴松;碎裂岩体路堑高边坡失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任伟中;双层反翘型滑坡成灾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丁秀丽;岩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模型参数辨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林传年;分岔隧道围岩损伤与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蔡来炳;软弱围岩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力学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王绍君;洞桩法及CRD工法地铁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志达;城市人行地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海涛;隧道管棚预支护体系的力学机理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向东;黄腊石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2期
2 刘承先;;武广高铁黄登仙隧道衬砌渗漏水原因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翁璧石;李小坤;龙广成;谢友均;;硫酸盐环境下铁路隧道结构衬砌混凝土病害调查及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王春景;雷明锋;彭立敏;;病害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价模型与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周平根;滑坡监测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孙世国,王思敬,李国和,蔡美峰;开挖对岩体稳态扰动与滑移机制的模拟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7 靳晓光,王兰生;二郎山榛子林滑坡动态监测与整治工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8 陶志平,周德培;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9 刘艳辉,戴谦训,刘大安,韩芳,程东幸;龙滩水电站左岸蠕变体B区边坡位移监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秀珍;孔纪名;王震宇;;石榴树包滑坡变形监测及演化趋势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淑良;油新华;;降雨诱发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其预测预报[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及灾害预测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朱苦竹;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数学二次规划法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3 安永林;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腾;赵维;吴s,
本文编号:1038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3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