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长寿命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长寿命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联结层 三维有限元分析 长寿命复合式路面 设计指标
【摘要】:为减少长寿命复合式路面的沥青层厚度与反射性裂缝,将冷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应用于高压应力区(联结层),并设置大粒径沥青碎石与水泥稳定碎石复合式基层。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其路面设计控制参数以及路面材料宏观力学参数(弹性模量)与各层结构厚度对长寿面复合式路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层材料最大拉应力、最大剪应力为强度控制指标更为合适,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长寿命复合式路面结构,并应用于宜昌城区的试验路段。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联结层 三维有限元分析 长寿命复合式路面 设计指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2149) 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015319811320) 湖北省公路科技项目(2013-9)
【分类号】:U416.2
【正文快照】: 0引言多功能长寿命路面是当前路面的发展趋势,主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材料组合设计使损坏主要控制在路面的表层,路面主体结构可长时间安全运营[1]。设计核心是要求路面结构的表面层具有排水、降噪、抗滑和抗磨耗的能力,联结层位于高压应力区,要求具有良好的承载力、抗车辙能力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祖康;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J];公路;2003年02期
2 崔鹏;孙立军;胡晓;;高等级公路长寿命路面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0期
3 曾宇彤,陈湘华,王端宜;美国永久性路面结构[J];中外公路;2003年03期
4 余春林;付军;万尧方;王庆;刘益;何丰年;;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世界;2011年01期
5 崔鹏;邵敏华;孙立军;;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陆辉,孙立军;轮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7 赵志斌;刘沐宇;卢志芳;丁庆军;;长江隧道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8 许志鸿;孙洪燕;陈兴伟;蔡氧;;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结构研究试验路观测与分析[J];公路工程;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志;;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2 黄文雄;谭利英;许成祥;;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3期
3 凌天清;赖辉;韦刚;郑智能;高建;;刚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抗反射裂缝力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侯伟;;轮载与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黄文雄;谭利英;胡国祥;;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厚度变化时的力学响应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3期
6 董希斌;赵熙;;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邢振贤;代东旭;王志群;;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的发展与实践[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4期
8 姚连军;李丽;;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J];福建建材;2010年05期
9 徐洁元;谢华昌;;我国沥青路面结构现状特点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10 汪德才;王清;;由永久性路面引发的思考[J];湖南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隋永芹;顾晓东;陈u&;董苏波;;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横向开裂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洪斌;;重交通荷载下组合式沥青路面结构的分析与研究[A];2013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王保良;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高立波;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宏富;基于强度与刚度衰变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蒋鑫;异型断面路基工程特性及其上承路面结构行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李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武建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闯刚;重载交通普通公路长寿命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兴;张石高速公路重载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静;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李燕;半刚性沥青路面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徐强;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张亦先;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分布规律及剪切强度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刘靖;沥青路面功能分区理论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林隽祺;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疲劳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苏金巧;模拟路面的层状结构物层底拉应变变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胡光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法[J];公路;2001年12期
2 刘新权;丁庆军;黄绍龙;胡曙光;陈跃庆;;隧道多孔结构沥青混凝土面层防火性能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8年12期
3 符冠华,杨军,陆庆,陈荣生;夹层防裂作用的深入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4 刘黎萍,孙立军;旧沥青路面面层有效厚度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6期
5 刘黎萍,孙立军;分析期内不同罩面措施组合对结构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6 李峰;孙立军;;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成因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7 崔鹏;孙立军;胡晓;;高等级公路长寿命路面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0期
8 牛开民,俞建荣,陈荣生;碾压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间距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7年01期
9 钟志明,姜林,何静;几种面层用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经济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4期
10 周富杰,孙立军;旧水泥路面板结构特性对反射裂缝的影响分析[J];华东公路;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东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郑木莲;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杨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维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张洪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锚固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孙家伟;贫混凝土基层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4 韩子东;道路结构温度场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5 冯建亚;沥青混凝土罩面层的开裂破坏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伟;贫混凝土基层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武贤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8 仰建岗;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新;亭枫公路复合式路面设计[J];上海公路;2001年03期
2 王朝辉,王选仓;复合式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探讨[J];公路;2005年04期
3 覃克;陈革非;;广西复合式路面方案设计初探[J];西部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4 王林涛;陈维韬;;复合式路面设计及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5 陈维韬;;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6 闫奕龙;;复合式路面应力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09期
7 王海春;田平;;复合式路面受力的分析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8 周海春;;复合式路面的发展与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聂非;;浅谈各种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特点的比较[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10 任大鹏;罗应建;孔永健;;基于综合模糊评价的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及程序实现[J];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发展概况[A];湖北省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发展概况[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晓华;王海燕;张彩利;;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黄文森;;钢纤维——钢丝网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经济效益分析[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陶建东;李英涛;;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刘朝晖;郑健龙;华正良;;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7 胡长顺;王秉纲;;城市道路路面新结构——RCC+AC复合式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8 董刚;王海燕;;应力吸收层在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朝晖;郑健龙;;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层间剪应力分析与层间界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寿臣 黄彩波;企业名片这样打造[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辉;高等级公路复合式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王小民;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及防排水体系优化[D];重庆大学;2007年
3 杨帆;新疆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分析与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柳子晖;板底压浆技术在复合式路面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大鹏;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评价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袁明;复合式路面永久变形及界面粘结强度变化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7 陈晗;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谢彭宇;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界面处理技术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万敏;铺设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马祥辉;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措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2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4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