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城市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城市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微观交通仿真 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 排放模型 数据库
【摘要】: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以智能交通手段结合排放模型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进行评估,有利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措施的方便、高效评估和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本文基于微观交通仿真,进行城市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给出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机动车排放评估总体框架,对框架的交通仿真器模块、仿真API接口模块、数据库模块及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模块四个组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及其在框架中的功能阐述。同时,基于总体框架及其组件功能对框架的数据流程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框架核心的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库相关原理,从设计思路、实体分析及数据表设计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Paramics仿真环境的接口函数、道路运输实体及排放评估所需的参数,设计了数据库表格及表格的字段,并通过对数据源及编译环境的设置和处理,实现了微观交通仿真静、动态数据与Access数据库系统的实时数据交互,研发了数据交互算法和相关的API程序,实施了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系统的数据库系统。再次,深入解析了IVE (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的整体结构、机动车排放的计算流程原理、IVE模型的输入参数,对影响IVE模型尾气排放水平的速度、VSP分布、热浸时间分布、温度、相对湿度、燃油品质、I/M检查维修制度及累积行驶里程参数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表征了不同参数变化对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另外,设计了基于微观交通仿真工具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自动计算方法。分别说明了车型自动匹配(仿真车型、城市常用车型和IVE模型车型)、仿真建模与API运行、IVE排放模型评估算法(包括基础排放因子、车队技术分布、VSP bin分布及当地城市信息参数的调整系数等参数)、车队各类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及区域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等五个主要步骤的计算流程和功能说明。并同时,给出了行驶工况分布、车队技术分布、基础排放因子、车队车型调整系数等四类参数的自动计算和获取方法,实现了基于微观交通仿真工具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自动计算。最后,通过仿真区域的选取与概况分析、仿真路网模型搭建、仿真参数配置与标定完成仿真模型搭建,并进行了排放参数的计算及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自动评估实例计算。对计算结果与IVE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所给出的自动计算结果和IVE原始模型计算结果相匹配,表明了所给出的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自动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将微观交通仿真技术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进行自动耦合计算,为城市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评估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应用参考,有利于推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在城市区域机动车排放尾气评估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观交通仿真 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 排放模型 数据库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92;X8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20
- 1.2.1 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综述13-17
- 1.2.2 交通仿真研究综述17-19
- 1.2.3 交通仿真与排放模型耦合综述19-20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0-22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技术路线21-22
- 1.4 论文章节安排22-23
- 1.5 本章小结23-24
- 第二章 基于微观仿真的机动车排放评估框架设计24-32
- 2.1 概述24-26
- 2.2 机动车排放评估框架设计26-30
- 2.2.1 总体框架设计26-27
- 2.2.2 交通仿真器模块27-28
- 2.2.3 仿真API接口模块28-29
- 2.2.4 数据库模块29
- 2.2.5 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模块29-30
- 2.3 数据流程分析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32-42
- 3.1 数据库基本原理32-33
- 3.1.1 数据库基本概念32
- 3.1.2 数据库设计规范32
- 3.1.3 数据库命名规则32-33
- 3.2 数据库设计33-37
- 3.2.1 设计思路33
- 3.2.2 实体分析33-34
- 3.2.3 仿真获取数据表设计34-36
- 3.2.4 机动车排放评估数据表设计36-37
- 3.3 数据库实施37-41
- 3.3.1 数据源及编译环境设置37-38
- 3.3.2 静态数据与Access的交互38-40
- 3.3.3 动态数据与Access的交互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IVE模型及其参数敏感性研究42-60
- 4.1 IVE模型结构与算法原理42-47
- 4.1.1 模型概述42-43
- 4.1.2 模型结构43-44
- 4.1.3 模型算法原理44-47
- 4.2 IVE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47-59
- 4.2.1 IVE模型输入参数47
- 4.2.2 速度参数敏感性分析47-49
- 4.2.3 VSP bin参数敏感性分析49-51
- 4.2.4 热浸时间分布敏感性分析51-52
- 4.2.5 温度敏感性分析52-53
- 4.2.6 相对湿度敏感性分析53-54
- 4.2.7 燃油品质敏感性分析54-57
- 4.2.8 I/M检查维修制度敏感性分析57-58
- 4.2.9 累积行驶里程敏感性分析58-59
- 4.3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基于微观仿真的机动车排放自动计算方法60-70
- 5.1 设计思路60
- 5.2 计算流程60-64
- 5.2.1 总体流程60-62
- 5.2.2 功能说明62-64
- 5.3 参数选择与计算64-69
- 5.3.1 行驶工况分布65-66
- 5.3.2 车队技术分布66-67
- 5.3.3 基础排放因子67-68
- 5.3.4 车队车型调整系数68-69
- 5.4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实例分析70-86
- 6.1 仿真模型搭建70-75
- 6.1.1 仿真区域选择与概况70-71
- 6.1.2 仿真路网模型搭建71-72
- 6.1.3 仿真参数配置与标定72-75
- 6.2 排放参数计算75-83
- 6.2.1 行驶工况分布75-80
- 6.2.2 车队技术分布80-81
- 6.2.3 基础排放因子81-82
- 6.2.4 车队车型调整系数82-83
- 6.3 排放清单自动计算与比较分析83-85
- 6.3.1 自动计算结果83-84
- 6.3.2 对比分析84-85
- 6.4 本章小结85-86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6-88
- 7.1 结论86
- 7.2 研究展望86-88
- 致谢88-90
- 参考文献90-96
- 附录96-106
- 作者简介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李莹莹;王秋圆;;区域机动车污染物总量排放特征与削减量分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2 宋国华;;道路交通油耗与排放的微观测算模型综述[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0年01期
3 刘皓冰;熊英格;高锐;滕靖;朱明;;基于微观仿真的交叉口车辆能耗与排放研究[J];城市交通;2010年02期
4 张滢滢;陈旭梅;张潇;宋国华;郝艳召;于雷;;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的评价[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年01期
5 王岐东;霍红;姚志良;贺克斌;于昕;;基于工况的城市机动车排放模型DC MEM的开发[J];环境科学;2008年11期
6 陈琨;于雷;;用于交通控制策略评估的微观交通尾气模拟与实例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01期
7 贺振欢,杨肇夏,蒋熙,苗建瑞,陈炜;城市交通通用仿真系统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1期
8 毛保华,杨肇夏,陈海波;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钟邦秀,杨晓光;面向对象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04期
10 邹智军;TJTS仿真系统的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本;城市交通管控策略对机动车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晋文;基于Agent的智能交通控制策略与可视化动态仿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芸;城市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西振;汽车排放影响因素及微观排放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石鲁生;面向动态模糊数据的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张潇;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2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7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