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耗能与碳排放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耗能与碳排放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能耗与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计算了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与碾压等施工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能耗与碳排放基准。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耗能和碳排放明显大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类型混合料的耗能和碳排放随公称粒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不同类型混合料的能耗与碳排放存在差异,OGFC混合料最大,SMA混合料次之,AC混合料最小。运输车辆的能耗当量和碳排放随运量的增加而降低、随运距的增加而增加,从耗能角度应推荐采用运量较大的车辆进行运输。摊铺与碾压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摊铺与压实设备燃烧石化燃料而产生,施工能耗约为3.9 GJ/(1 000m2)、碳排放强度约为304 kg/(1 000m2)。
【作者单位】: 金华市公路管理局;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生产 施工 能耗 碳排放
【基金】:浙江交通科技项目(2012H53)
【分类号】:U416.217
【正文快照】: 0前言沥青路面因具有平整性好、舒适度高、噪音低和施工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主要铺面类型[1-2]。沥青路面绝大多数都采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3],集料加热温度高达160~180℃,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在生产与施工过程中排放大量的CO2[4-6]。根据国际道路联合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祖康;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J];公路;2003年02期
2 杨博;张争奇;张慧鲜;;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评价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3 杨博;尚同羊;张慧鲜;张争奇;;沥青路面建设阶段能耗与排放量化预估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4 程玲;闫国杰;陈德珍;吴家正;耿翠洁;;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5 许菲菲;刘黎萍;唐海威;周和庆;;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J];公路工程;2009年03期
6 陈兆军;;掺加玄武岩纤维的沥青路面结构层选取对比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4期
7 刘利军;;再生沥青混合料节能与减碳效益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伟;;轮载与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董希斌;赵熙;;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岳辉;周亦唐;梁恩茂;;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0年01期
4 姚连军;李丽;;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J];福建建材;2010年05期
5 徐洁元;谢华昌;;我国沥青路面结构现状特点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6 贺平;罗苏平;李闯民;;沥青用量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影响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4期
7 任本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比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0年06期
8 武建民;戴经梁;;从西三试验路看我国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J];公路;2007年02期
9 刘锋;李刚;丁小军;;法国规范体系下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J];公路;2008年09期
10 刘锋;李刚;丁小军;;阿尔及利亚RN4国道旧路改建段路面结构设计[J];公路;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永芹;顾晓东;陈u&;董苏波;;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横向开裂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王保良;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刘宏富;基于强度与刚度衰变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武建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马殙;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材料组成与结构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刘文;机场沥青道面设计指标及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李燕;半刚性沥青路面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徐强;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张亦先;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分布规律及剪切强度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彭俊威;基于纤维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及其施工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杜荣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方案选择和加铺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杨光;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王兴泉;拉毛技术在二灰碎石基层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傲南;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轨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赵军军;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在高速公路紧急停车道上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法,颜彬,季节,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公路;2005年07期
2 崔鹏;刘黎萍;孙立军;;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仪开发[J];公路;2006年12期
3 梅廷义;刘斌;;AC型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形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4 秦永春;黄颂昌;徐剑;李峰;;温拌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效果的测试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8期
5 尚春静;张智慧;李小冬;;高速公路生命周期能耗和大气排放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8期
6 左锋;叶奋;;国外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与性能评价[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7 潘美萍;王端宜;;路面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8 林菘,倪江宁,王鸣义;聚酯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J];合成纤维工业;2005年03期
9 程玲;闫国杰;陈德珍;吴家正;耿翠洁;;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10 张智强;严世祥;周进川;何靖斌;;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杰;杨光;刘达;;中国核电在减缓碳排放中的计算方法与作用[J];华东电力;2009年04期
2 ;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一倍[J];节能与环保;2009年06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黄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现状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11期
5 张涛;姜裕华;黄有亮;张春霞;吴佳洁;;建筑中常用的能源与材料的碳排放因子[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23期
6 郝丽娟;;认证机构:为碳排放做核查[J];认证技术;2010年09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1年01期
8 邱红;金广君;林姚宇;;碳排放评估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1年05期
9 陈莹敏;朱丽香;;福建省碳排放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10 袁音;;虹口区试点推行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J];上海节能;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098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9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