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集料-沥青黏附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集料-沥青黏附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自由能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沥青-集料 黏附
【摘要】:为研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黏附特性,根据表面自由能理论,通过测定温拌再生沥青和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了温拌再生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结果表明:温拌剂的添加改善了再生沥青中的极性分量以及Lewis酸、碱作用力,改善了再生沥青的表面自由能,提高了沥青与石料的裹附能力;有水存在时温拌再生沥青-集料黏附功比较大,说明温拌条件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以得到一定改善.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表面自由能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沥青-集料 黏附
【基金】: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基金项目(LHSYS-2014-09) 重庆交通科技项目(KJXM2011-0186)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基于温拌技术与热再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环保型路面材料,兼备热再生技术和温拌技术的特点,并能实现较低温度下的拌和与压实,从而达到回收沥青混合料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目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直接影响再生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而集料的黏附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亚敏;韩森;李波;;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与矿料黏附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旭东;潘勤学;陈武;;基于图像处理的沥青表面自由能测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裴建中;徐丽;张久鹏;邢向阳;;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变温变击实功设计方法(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冯万斌;周谦;;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北方交通;2012年11期
4 周长春;熊娜;;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变异与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年04期
5 陆健;丁泽民;余晖;刘云;;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Sup-20的力学性能、施工工艺及效益分析[J];华东公路;2013年03期
6 徐孟阳;孙建国;韩凤萍;;关于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推广应用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7 陈晨;郭鹏;袁颖;;Evotherm温拌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5期
8 马峰;郝景贤;傅珍;汪立龙;汪林兵;;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表面自由能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9 马殙;毛雪松;刘保健;张洪亮;杨宏志;陈仁朋;陈昌富;季节;俞建霖;郝培文;徐进;谈至明;崔新壮;曹文贵;章定文;黄卫东;傅鹤林;程建川;蒋应军;韩森;;中国道路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3[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3期
10 廖玉春;王元元;朱平;;表面能理论评价沥青与石料抗水毁性能的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元元;凌天清;史朝辉;;基于表面能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莫石秀;湖沥青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张庆;道路冷铺薄层罩面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伟;碎石封层早期粘结性能试验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武;基于图像处理的沥青表面自由能的测试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伟;破碎卵石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窦晖;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5 乐兴X;温拌再生沥青性能及其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6 周水文;基于表面能理论低温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元元;表面能在评价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金辉;基于马歇尔成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D];新疆大学;2014年
9 肖绍碧;沥青—集料粘附性及沥青混合料抗水损性改善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10 成志强;基于界面特性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冉茂宇,陈经纬;插板法测表面张力公式的新证明及讨论[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胡德明;;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周卫峰,张秀丽,原健安,戴经梁;基于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抗剥落剂的开发[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延西利,梁春雨;沥青与石料间的剪切粘附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4期
5 顾庆锋,沈青,胡剑锋;聚木糖表面能及表面能成分的估算[J];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2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3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4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5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6 熊全裕;肖波;;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徐志荣;;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7期
8 黄明;王鹏;李彦伟;黄卫东;;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价[J];公路;2012年10期
9 杨丽英;谭忆秋;董雨明;李恩光;;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10 韩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与应用价值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子 马芳;为绿色奥运献一份力[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通讯员 冯文华;亏本订单逼出来的创新[N];绍兴日报;2007年
4 张东平;给黑土地添一抹亮丽的“绿色”[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罗源源;节能巧算“三笔账”[N];首都建设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3 唐娱瑛;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田帅团;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玉磊;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李龙;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高超;基于不同成型方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8 邱健;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如凯;胶粉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谷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4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0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