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并联隧道间距对隧道内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并联隧道间距对隧道内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列车 并联隧道 空气动力学 压力波 微气压波 并联隧道间距
【摘要】:通过高速列车穿越带横通道高速铁路并联隧道时压力变化的三维非定常黏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研究了两条并联隧道的间距的变化对并联隧道及横通道内的压力变化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开启并联隧道横通道时能使列车运行隧道内的压力变化的最大值降低,同样也能够降低运行隧道内的压力梯度最大值,横通道长度的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隧道内的最大压力峰值和压力梯度的大小。对于并联隧道来说,当横通道的长度在20~30m之间时,其降低隧道内的压力效果比较明显。其次,横通道内的压力变化与列车运行方式及列车会车位置有关,当列车单线运行时,横通道内的最大压力从靠近列车运行一侧向背离运行隧道一侧呈线性降低;当列车会车于横通道前一定距离时,横通道内的最大压力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当会车于横通道口位置时,横通道内的最大压力表现为两端低、中间高。上述研究成果对我国艰险困难山区长大高速铁路并行隧道间距及横通道安全门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并联隧道 空气动力学 压力波 微气压波 并联隧道间距
【基金】:国家高科技计划(863)资助项目(2011AA11A103)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资助项目(51178030)
【分类号】:U451.3
【正文快照】: 引言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压缩波及在隧道出口产生微气压波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1],对隧道产生的压缩波及微气压波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在隧道入口设置缓冲结构,或者是在隧道中设置横通道或是避洞等[2]。——对于艰险困难山区,如我国中西部、西南部以及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骆建军;王梦恕;高波;;高速列车穿越有竖井隧道流场的特性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骆建军,高波,王英学,李伦贵;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变化的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04期
3 骆建军,高波,王梦恕;高速列车突入隧道时的三维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鹏;王东屏;兆文忠;;高速动车组通过隧道空气动力特性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东屏;徐光平;李明;兆文忠;;都市快轨列车圆形与矩形隧道运行气动特性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力学问题 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J];工程力学;2004年S1期
4 骆建军;熊博;姬海东;;高速铁路地下三岔口隧道压力变化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刘善华;蒋庆;王英学;;基于正交试验的隧道洞口缓冲结构参数优化[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闫亚光;杨庆山;骆建军;;缓冲结构对隧道气动效应减缓效果[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祝岚;张东;孙振旭;王奕然;杨国伟;;基于乘客舒适性的快速地铁隧道压力波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5年01期
8 骆建军;吴尽;陈鹏飞;;高速铁路并联隧道横通道对隧道内压力变化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9 岳楹沁;高波;;横通道对隧道出口微压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栾飞舟;陈丽华;;基于域动网格技术的列车外形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J];机电工程;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力学问题[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力学问题——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3 梅元贵;;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曲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关键参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晶;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气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葛利俊;提高浮子流量计测量精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朱艳峰;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热力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5 骆建军;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压缩波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赵文成;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苏锋;减小流体粘性对浮子流量传感器测量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高广军;强侧风作用下列车运行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杨伟超;运营地铁内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浩;有限体积法在结构动力及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琦;160km/h快速集装箱平车气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伟鹏;高速动车组隧道交会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3 何德华;350km/h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李守华;磁悬浮列车若干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数值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张兆杰;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三维数值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剑英;大断面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郑长青;高速铁路单线隧道断面优化及缓冲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赵宇;高速铁路隧道竖井形状和面积对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超;竖井高度对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信议;高速铁路隧道内气动荷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德康;对超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J];隧道译丛;1994年05期
2 张畲;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产生的问题——报告13:最终报告[J];隧道译丛;199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含;孙三祥;张京龙;;双洞单向公路隧道横通道定位及风机选型[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年02期
2 张京龙;孙三祥;李含;;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系统横通道角度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3 王彬;;横通道开挖对老隧道受力影响的监测分析及控爆措施[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4 旷远许;;隧道正洞与横通道交汇处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年08期
5 张志强;何本国;何川;;长大隧道横通道受力分析[J];铁道学报;2010年01期
6 陈洁;孙三祥;郑宗达;;横通道对双洞互补式公路隧道通风效果的影响[J];现代交通技术;2014年03期
7 李志伟;梁习锋;张键;;横通道对缓解隧道瞬变压力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邓敦毅;周艳芳;;竖井横通道转入隧道正线的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8期
9 张志强;苏江川;姜元俊;;马王槽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施工受力特征数值模拟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10 张志强;许江;万晓燕;;公路长隧道与横通道空间斜交结构施工力学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翟永梅;崔志刚;;双线盾构隧道横通道力学特性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2 沈孔健;万水;张晓春;;考虑隧道坍方区影响的横通道开挖效应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3 杨立新;;隧道施工射流通风中横通道的风流控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春妮;10分钟横跨厦门东部海峡[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岳楹沁;横通道对高速铁路隧道出口微压波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陈洁;双洞单向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横通道相关参数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3 向月;公路隧道疏散横通道人员通过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蒲佳;竖井、横通道对高速铁路隧道出口微压波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范磊;公路隧道火灾对人行横通道间距设置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0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