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温度场观测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温度场观测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道路 复合式路面 温度场 温度传感器 有限元法
【摘要】:为研究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温度场特征,通过在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层中埋设温度传感器进行实地观测,基于实测数据,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分析了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场随环境温度变化特征及深度方向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道路内空气温度在一天中各时刻变化不太明显,夏季外界空气温度比地下道路内的最低空气温度高3℃左右;冬季地下道路路表温度比外界空气温度高,外界空气温度达到零度以下时,地下道路内温度始终保持在零度以上;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时对于水泥混凝土板可以不用考虑由温度梯度过大而引起的温度应力。研究结果为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受力分析和长期性能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地下道路 复合式路面 温度场 温度传感器 有限元法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2202161) 天津市市政局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局2011-32)
【分类号】:U416.224
【正文快照】: 地下道路是连接两地的交通枢纽,其质量的好坏对于城市道路营运期间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美观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病害,往往会影响到城市交通的正常通行。因此,地下道路路面结构与材料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路面的使用品质,要求路面结构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小丽;田伟;;单向交通公路隧道内空气温度场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史小丽;王选仓;;公路隧道内路面温度场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0期
3 康海贵;郑元勋;蔡迎春;刘艳;;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小丽;基于环境因素的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王海燕;邢锦;张彩利;;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史小丽;王选仓;;基于温度场的长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间距的确定[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高静;王瑜;;基于行车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长度的确定[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逯彦秋;陈宜言;孙占琦;;改善钢桥面铺装层高温作用的有效措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5 方晓青;毛利军;解建光;;热辐射型沥青混凝土温度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江苏航空;2010年S2期
6 张后举;郭艳玲;;钢管混凝土结构截面温度分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0期
7 逯彦秋;张肖宁;唐伟霞;;桥面铺装层温度场的ANSYS模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逯彦秋;陈宜言;孙占琦;张肖宁;;钢桥桥面铺装层的温度场分布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9 朱梦良;赵静;;材料参数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陈小良;刘元雪;李忠友;;双层隧道边墙位置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华;王海燕;张彩利;;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冯涛;李迅;丁德平;;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数值模拟及敏感性试验[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3 邵勇;熊文;王学勇;秦梦阳;;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理论综述与规划实践[A];公交优先与缓堵对策——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高亚锋;适于城市住区规划的室外热环境实测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宋存牛;沙漠地区路基路面温度场暨路面工作环境温度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郑元勋;沥青路面动态弯沉及反算模量的温度修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涟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田林;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裂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吴德军;排水性沥青路面防裂材料及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郭寅川;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结构行为及材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邓刚;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冻害设计问题[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小丽;石勇民;王选仓;;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优化指标体系[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孙江,肖益民,梁昌宝;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不等距压槽的研究[J];华东公路;2001年02期
3 李本纲,陶澍,曹军,徐福留;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理论-统计模型[J];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4 王明年,翁汉民,关宝树;我国3条高速公路隧道污染状况调查[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5 李玉寿;荀勇;陈国伟;;废玻璃骨料混凝土的研究[J];混凝土;2006年06期
6 周泽民,苏举,史思强;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技术综述[J];河南交通科技;1997年02期
7 赵苏 ,李连君 ,杨合;废玻璃的再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2004年06期
8 刘新宇;张晓;邱旭光;吴军;;环境温度作用下隧道结构变形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陈方荣,嵇正毓;类比测量城市隧道交通噪声预测法介绍[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01期
10 魏建军,孔永健;多孔隙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机理的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从云;主动吸声降噪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韩森;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陈建斌;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响应试验与灾变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张厚记;沥青路面的矿物组分阻燃机理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新;亭枫公路复合式路面设计[J];上海公路;2001年03期
2 王朝辉,王选仓;复合式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探讨[J];公路;2005年04期
3 覃克;陈革非;;广西复合式路面方案设计初探[J];西部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4 王林涛;陈维韬;;复合式路面设计及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5 陈维韬;;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6 闫奕龙;;复合式路面应力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09期
7 王海春;田平;;复合式路面受力的分析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8 周海春;;复合式路面的发展与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聂非;;浅谈各种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特点的比较[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10 任大鹏;罗应建;孔永健;;基于综合模糊评价的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及程序实现[J];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发展概况[A];湖北省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发展概况[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晓华;王海燕;张彩利;;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黄文森;;钢纤维——钢丝网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经济效益分析[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陶建东;李英涛;;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刘朝晖;郑健龙;华正良;;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7 胡长顺;王秉纲;;城市道路路面新结构——RCC+AC复合式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8 董刚;王海燕;;应力吸收层在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朝晖;郑健龙;;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层间剪应力分析与层间界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寿臣 黄彩波;企业名片这样打造[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辉;高等级公路复合式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王小民;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及防排水体系优化[D];重庆大学;2007年
3 杨帆;新疆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分析与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柳子晖;板底压浆技术在复合式路面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大鹏;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评价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袁明;复合式路面永久变形及界面粘结强度变化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7 陈晗;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谢彭宇;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界面处理技术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万敏;铺设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马祥辉;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措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0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