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应用于桥墩防撞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应用于桥墩防撞的试验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跨线桥和立交桥数量剧增,车-桥墩撞击事故频发。橡胶混凝土材料具有韧性好、抗冲击能力和耗能能力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桥墩防撞减振装置,既可以削弱桥墩受到的撞击力,又可以加速桥墩振动能量的耗散,还能为我国废旧轮胎的处理提供一条绿色环保的途径。本文对橡胶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在相同受压应力水平下的滞回耗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积掺量和粒径组对橡胶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相关试验现象,选取了一种合适的橡胶混凝土材料用于桥墩防撞保护层;制作了设置不同防撞保护层的模型墩,通过分析摆锤撞击试验过程中撞击力及模型墩动力响应的峰值和衰减规律,得出了不同防撞保护层的防撞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随橡胶粒体积掺量的增大,橡胶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与基准普通混凝土的差异变大;橡胶混凝土受压破坏时的塑性特征表现地越明显;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减小;在相同应力水平下的损耗因子增大,阻尼耗能能力增强。而橡胶粒体积掺量相同时,损耗因子随加载力幅值水平的增大而增大。(2)随掺入橡胶粒粒径组的增大,橡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明显增强;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减小;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橡胶粒粒径组的变化对橡胶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远小于橡胶粒体积掺量变化的影响。(3)桥墩受水平撞击后撞击力峰值、动力响应峰值、振动衰减周期与撞击速度正相关,动力响应峰值、振动衰减周期与自身刚度负相关。(4)橡胶混凝土覆层墩受水平撞击后的撞击力和动力响应峰值均小于未覆层和基准普通混凝土覆层墩,且橡胶混凝土覆层越厚,撞击力和响应峰值越小。撞击力小是由于橡胶混凝土材料刚度小、吸能能力强,墩响应峰值小主要是撞击力小造成的。橡胶混凝土材料耗能能力强的特点使得橡胶混凝土覆层墩振动衰减速度快于基准普通混凝土覆层墩,且橡胶混凝土覆层越厚,墩振动衰减速度越快。
【关键词】:橡胶混凝土 材料耗能 桥墩防撞 摆锤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6;U443.2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6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1.2.1 橡胶混凝土材料性能相关研究14-16
- 1.2.2 车-桥墩碰撞相关研究16-20
- 1.2.3 桥墩防撞方法研究20-21
- 1.3 研究内容21-23
- 1.4 技术路线23-26
- 2 橡胶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26-56
- 2.1 橡胶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养护26-31
- 2.2 橡胶混凝土材料静力抗压强度试验31-39
- 2.2.1 试验过程31-32
- 2.2.2 试验现象32-34
- 2.2.3 试验结果分析34-39
- 2.3 橡胶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试验39-43
- 2.3.1 试验过程39-40
- 2.3.2 试验结果分析40-43
- 2.4 橡胶混凝土材料轴向压-压滞回试验43-53
- 2.4.1 试验过程43-45
- 2.4.2 试验结果分析45-53
- 2.5 本章小结53-56
- 3 摆锤撞击桥墩模型试验设计56-68
- 3.1 试验目的56
- 3.2 构件设计与制作56-62
- 3.2.1 构件设计56-59
- 3.2.2 构件制作59-62
- 3.3 试验装置与测点布置62-65
- 3.3.1 试验装置62
- 3.3.2 测试仪器与测点布置62-65
- 3.4 试验工况与试验步骤65-66
- 3.4.1 试验工况65-66
- 3.4.2 试验步骤66
- 3.5 本章小结66-68
- 4 摆锤撞击桥墩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68-94
- 4.1 不同刚度模型墩响应对比68-72
- 4.1.1 墩顶位移68-70
- 4.1.2 混凝土应变70-72
- 4.2 橡胶混凝土覆层前、后模型墩响应对比72-75
- 4.2.1 墩顶位移72-73
- 4.2.2 混凝土应变73-75
- 4.3 不同混凝土材料覆层后模型墩响应对比75-81
- 4.3.1 撞击力75-77
- 4.3.2 墩顶位移77-78
- 4.3.3 墩身加速度78-79
- 4.3.4 混凝土应变79-81
- 4.4 不同厚度橡胶混凝土覆层后模型墩响应对比81-87
- 4.4.1 撞击力81-83
- 4.4.2 墩顶位移83-84
- 4.4.3 墩身加速度84-85
- 4.4.4 混凝土应变85-87
- 4.5 橡胶混凝土覆层模型墩在不同摆锤高度撞击下响应对比87-93
- 4.5.1 撞击力87-88
- 4.5.2 墩顶位移88-90
- 4.5.3 墩身加速度90-91
- 4.5.4 混凝土应变91-93
- 4.6 本章小结93-94
- 5 结论与展望94-96
- 5.1 结论94-95
- 5.2 展望95-96
- 参考文献96-10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0-10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康;;酚醛树脂的橡胶改性八法[J];建材工业信息;1990年13期
2 邓超;丁苏华;胡学敏;;钢、木窗用密封膏的研制[J];中国建筑防水材料;1991年01期
3 张月华;;KRATON热塑橡胶[J];中国建筑防水材料;1989年04期
4 张伟;孙道胜;刘彬;;橡胶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的研究综述[J];混凝土;2009年08期
5 何丹;;浅析废橡胶改性混凝土基本性能及其在工程项目中运用[J];价值工程;2014年10期
6 H.Maraghechi;S.Motahari;瑾;;硫磺聚合物水泥的橡胶改性[J];硫酸工业;2008年04期
7 吕伟民;;用橡胶作为沥青改性的掺加剂[J];国外公路;1981年05期
8 于清溪;橡胶建筑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上)[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5年03期
9 韩阳;白亚强;巴松涛;;橡胶集料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应用[J];混凝土;2013年10期
10 江镇海;;合成橡胶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橡胶;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勇;柳献;姜伟;;废橡胶改性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洪凯;钱春香;乔淑媛;;加固用连续纤维增强原位聚合ABS改性尼龙基FRP性能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晶;吸水膨胀橡胶可担防漏止水大任[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华维;中国去年到底消耗了多少橡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艳华;钢管橡胶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橡胶沥青混凝土在温州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吕国松;炭黑与橡胶间相互作用对BR性能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朱永;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SMA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彦;天然杜仲橡胶的提取改性应用及其形状记忆材料的制备[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张敏强;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应用于桥墩防撞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陈建银;橡胶砂浆的改性处理和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余伟炜;橡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艾丽;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郑久松;特种耐寒橡胶的微观结构设计与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10 赵安东;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脱硫橡胶及脱硫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和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