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同伴群社会力学仿真
本文关键词:行人同伴群社会力学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同伴群 社会力学模型改进 行人仿真 agent仿真框架 空间划分技术
【摘要】:针对同伴群的群体动力学、其比例和规模对行人流的影响以及拥挤人流中的形态特性和活动特性研究还很不充分的问题,采用改进社会力学行人同伴群模型并构建仿真平台,对不同场景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同伴群降低了行人流平均速度,且随着人群密度增加,同伴群平均速度也会减小.同伴群尺寸越大,平均速度越低,对群体平均速度降低作用越明显.同伴群减弱了行走空间宽度增加带来的行人流速度增加趋势.同伴群在人群中表现出了更稳定的行走路径和行走速度,虽然同伴群降低了人群疏散的效率,但产生了"路径效应".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同伴群 社会力学模型改进 行人仿真 agent仿真框架 空间划分技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68023)
【分类号】:U491.226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增加,经济水平的发展,交通方式的变迁,目前步行已经占总出行量的10%~20%[1].人们不再满足单纯的交通可达,而是逐步强调出行活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地铁站、广场、步行街、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步行环境中,在高峰期或节假日常出现人流量大、人流密度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玲玲;;建设以人为本的行人过街设施[J];交通与运输;2007年05期
2 郑为中;彭征;钟淑琴;;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行人交通信息导向系统——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解析[J];广东科技;2007年S1期
3 王玉江;叶燕帅;;营运车辆与行人交通事故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12期
4 袁洪川;李高磊;叶新娜;;汽车撞击行人交通事故研究及计算软件设计[J];交通标准化;2012年05期
5 岳昊;张旭;陈刚;邵春福;;初始位置布局不平衡的疏散行人流仿真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3期
6 梁成;;浅谈交通视频中的行人检测重要性[J];福建电脑;2012年10期
7 张诗波;何民;骆勇;李慧;;行人交通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张鹏;;浅谈行人过街特征的分析[J];青春岁月;2013年09期
9 郑巍;行人碰撞腿部保护研究[J];城市车辆;2004年03期
10 梁科;邹志云;;刍议城市交通规划中的行人交通系统规划[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鲍涵;;行人与机动车交通系统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滋容;黄如妙;施学荣;陈文粹;周欣怡;;台北市“礼让行人”之推动工作与展望[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3 景超;王殿海;梁潇;;路段人行横道行人过街行为心理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郑为中;彭征;钟淑琴;;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导向信息服务系统——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解析[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鹏;王田田;周志永;万浩;;青岛市世界园艺博览会行人交通三维仿真与结果评估[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6 陈茜;谢鑫鑫;;大型活动行人消散仿真模拟[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中岳;王啸君;;轨道车站及地下空间行人仿真模型行为参数标定[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绍伟;姜英华;张国堂;周士琪;;行人与机动车乘员交通损伤及伤残的比较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9 关金平;杨东援;;以人为本的校园内人行道宽度设计研究——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某路为例[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润沣;行人交通违法治理还需多管齐下[N];兰州日报;2012年
2 袁云才;行人闯红灯挨罚警醒交通陋习[N];长沙晚报;2012年
3 杨涛;行人“生病”,单位吃药?[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何雪华 李佳亮;广州:行人违法通报单位[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5 滕朝阳;由违法行人的血得到的教训[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6 杨涛;行人“犯病”让单位“吃药”有效吗[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张仕洪;荆门专项整治行人交通违法[N];湖北日报;2008年
8 陈志刚 吴存庆;兰州集中整治行人交通违法[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9 朱忠保;行人违章与环保缺位[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杨涛;株连式治理有悖法治精神[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光;步行设施内的行人行为微观仿真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郭烈;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辆前方行人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孙迪;行人过街交通行为分析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4 景超;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冠军;行人下肢的碰撞损伤特性及相关参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伟;大型公共场所行人交通状态评价及其应急疏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岳昊;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马剑;相向行人流自组织行为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李凡;基于真实车辆—行人交通事故的颅脑损伤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唐明;客运枢纽行人交通行为模型与仿真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晓琴;路段行人过街遵章率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黄德剑;基于行人流特征的行人交通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延锋;基于道路管理功能的行人违章穿越行为特性分析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顾金刚;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方法及实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冯启达;公共场所行人交通性能化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群印;面向人体伤害的车—行人交通事故再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魏震;基于行为特征分析的行人疏散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广西;基于多特征的粒子滤波行人跟踪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楼能;基于网格智能体的地铁站行人流模拟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10 杨波;行人过街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4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3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