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竹桥疲劳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3:07

  本文关键词:竹桥疲劳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胶合竹梁 抗弯试验 疲劳试验 寿命预测 刚度退化 承载能力退化


【摘要】:我国现在处于大规模建设的历史阶段,钢材和水泥是最常用的两种用于建筑的材料,但它们的生产过程不仅会消耗宝贵的能源,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通过现代重组技术将竹材重组为各种形式的构件,已然成为一种轻质、强度高、韧性好、抗震的新型环保工程材料,疲劳性能研究也是新材料材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对6根胶合竹梁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试验,得到胶合竹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变、挠度变化情况,裂纹发展状况,疲劳寿命,疲劳或静力破坏时的破坏形态与特征,通过测得的疲劳寿命和应力幅绘制了胶合竹梁在应力比为0.2时的S-N曲线,得到其可靠度较高的线性拟合方程。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Ansys分别建立胶合竹梁、竹桥的静力加载模型,分析胶合竹梁在静力加载过程中竹梁胶层开裂的位置与胶层破坏的过程,基于损伤度建立了胶合竹梁的刚度退化模型,并在刚度退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能力退化模型,利用MATLAB提出了相应的拟合公式,还结合拟合公式对胶合竹梁在疲劳过程中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退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Fe-safe软件采用Seeger算法推算出各疲劳性能参数,对材料的S-N寿命曲线进行了模拟,建立了胶合竹梁的疲劳模型,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研究表明胶合竹梁疲劳循环加载中,梁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疲劳下限相同时,应力比越大,疲劳寿命越长。加载点至支座处表观出现竖向裂纹。经过疲劳试验的竹梁在静力破坏中的破坏形态不仅存在受弯破坏,还同时存在由切向破坏引起的自加载点附近至梁端部的胶层分层开裂,胶层发生切向破坏,使梁体变形不协调,最终导致竹层间脱离接触。疲劳上限小于96kN时疲劳作用对竹梁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影响较小,胶合竹梁刚度退化规律呈S型,承载能力前期退化较慢,荷载循环比达到0.7时进入加速退化阶段。Seeger算法在胶合竹梁的疲劳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精度,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可以利用此算法评估胶合竹梁的疲劳寿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4;U44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世,王忠静,杨华,李涌平,翁文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能力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振家;木屋架齿联结承载能力研究之二——影响齿联结承载能力的因素[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3 程英华;;“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评审会[J];公路;1986年12期

4 沈士明;带周向裂纹管道承载能力的研究[J];压力容器;1989年01期

5 李迎春;刘颖;张成龙;;浅谈城市化对水承载能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6期

6 叶鸿瀛;;从养护观点探讨现有木桥的承载能力[J];公路;1965年06期

7 罗培林;;承压杆件、园环、园简壳和球壳承载能力的分析与计算[J];船工科技;1976年02期

8 楼庄鸿;国外旧桥承载能力评定简述[J];公路交通科技;1986年03期

9 周家麟;;整体网格加筋箱体轴、内压承载能力计算[J];强度与环境;1986年01期

10 刘震北;;离心惯性对球环形止推静压油垫承载能力的影响[J];机械;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市级学会履行职责拓展职能的承载能力情况调研与思考[A];第25届中西南学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坤;蒋恩臣;段洁丽;;草砖承载能力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3 黄再满;;复合材料孔边承载能力及其结构优化分析[A];第十一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李宏;刘凤秋;董建业;孙启伟;;岩体原地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郝一鸣;汤超;陈秀华;余音;;太阳翼根部铰链副承载能力接触非线性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刘沈如;顾明剑;张其林;;受拉锚固节点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宁;部国光;;螺栓孔承载能力计算[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芦杰;;对拓宽改建的老桥承载能力评估及使用建议[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项贻强;;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主干道桥承载能力的分析及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10 冉嵬;王景全;刘钊;;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及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艾蓓;我市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N];安康日报;2014年

2 记者 夏雪;精心谋划科学施工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N];黑龙江日报;2014年

3 钱炜;旅游景点与“承载能力”[N];中国旅游报;2000年

4 特约记者 刘晓斌;做到“四抓四保”[N];自贡日报;2010年

5 驻站记者 郭景超 通讯员 朱国彦;林西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N];赤峰日报;2009年

6 张勇 施长发;无为注重提高城镇承载能力[N];农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 傅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两个重要责任 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县城建设[N];沧州日报;2014年

8 记者 戴畅;强力推进各项建设 提高城市承载能力[N];锦州日报;2013年

9 通讯员 刘静 蔡震;筑巢引凤 项目承载能力大提升[N];廊坊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程颖;加大开发力度 提高承载能力[N];平顶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志伟;经济承载能力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徐文平;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承载能力实桥试验及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拱桥吊杆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及锈蚀钢丝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程海鲲;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承载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葛仁红;含负曲率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承载能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刘佶;含界面增强整体成型壁板破坏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周然;公路混凝土旧桥病害调查与承载能力评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任茜;竹桥疲劳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7 胡萍;电网企业生产作业承载能力评估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常伟;加筋板稳定性承载能力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9 杜昆;深层隧道围岩承载能力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牛广峰;超重车过桥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5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5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9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