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监测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监测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路基碾压 平均速度法 监测技术 测量机器人 隧道仰拱
【摘要】:为了实现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自动化监测,结合路基碾压质量的过程控制和最终参数控制,研究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质量控制参数。分别从碾压轨迹、碾压速度、碾压遍数计算与平滑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别通过仰拱填充、仰拱碾压和碾压数据分析,实现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仰拱区路基碾压监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量机器人技术按时序不断连接压路机轴线中点的多线段可准确描述碾压轨迹;压路机碾压速度的计算采用平均速度法,只需选定测速取样周期和前后2次的定位数据,不需要其他观测量,取样周期在6~15s比较合适;提出的平均速度法的平滑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4GGJS-064)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210113)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80002,13A580707)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15IRTSTHN028)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surveying robot;tunnel invert0引言为了确保仰拱底部施工质量,仰拱浇注前要清除仰拱开挖面的松散杂物,排除积水并清洗干净,对隧道仰拱区域进行碾压处理,以达到路基压实设计标准[1]。在路基碾压质量控制的自动化监测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些研究。刘东海等[2]研制开发了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怀恩;黄声享;;基于Kriging方法的空间数据插值研究[J];测绘工程;2007年05期
2 曾怀恩;黄声享;杨保岑;陈志兰;;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参数估计[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年03期
3 ;An improved regularization method to resolve integer ambiguity in rapid positioning using single frequency GPS receiver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年02期
4 李雪伍;石甜;杨光;韩少军;李辉鹏;冯志;周武郁;;基于测量机器人技术的预警系统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年08期
5 范本;郑继强;朱坤奠;;测量机器人隧道施工自动变形监测的实现[J];隧道建设;2014年01期
6 刘承香,阮双琛,伍小芹;基于Kriging插值的数字地图生成算法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刘东海;巩树涛;魏宏云;;基于实时监测的高等级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评估[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宽伟;岑国平;马文轩;李强;;ArcGIS在机场土方计算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高英杰;潘剑君;刘世峰;;1:10000大比例尺DEM的制作及其地学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魏巍;蔡栋;;基于二叉树结构的面状目标主骨架生成算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4 周永卫;范贺花;;减肥模型的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建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训虎;朱辉;陈秋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研究[J];北京测绘;2012年03期
6 柴艳菊;欧吉坤;袁运斌;刘根友;;附加Doppler预报坐标约束的模糊度动态解算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曾庆黎;车燕;尚学海;顾英;;数学建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蔡睿;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模型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杨玲;;数学模型在边疆地区中小学校选址中的应用[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婷;王春;李建利;吴良超;;数字高程模型(DEM)不确定性研究[J];测绘标准化;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华;孙翠羽;张化疑;;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连续深度基准面模型[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贾俊涛;孟婵媛;谭冀川;邹永刚;孙昊;;基于shp水深数据的等深线模型建立[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3 马润赓;刘少峰;马国锐;;真实地理环境场景库设计及其关键技术[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翁伟琳;陈楠;;DEM分辨率对地形因子的影响分析[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金娣;;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6 陶承祜;;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土方计算[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新华;朱红梅;宫艳玲;王冲;尹继法;;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韩奎峰;;基于规则格网DEM应用技术的土方量计算研究及计算程序实现[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德明;杨永侠;贾文涛;张晓沛;王勇涛;;基于地形图生成DEM的方法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10 王勇涛;杨永侠;贾文涛;张晓沛;宋德明;;GIS在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威巍;虚拟环境中阴影的实时绘制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李良松;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生长与收益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杜君;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谭正华;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采矿设计与生产规划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宗靖国;红外成像光谱数据获取及其在场景仿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包欢;大型建筑物实时形变监测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叶青;人工智能方法在估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D];华侨大学;2011年
8 梁华;城市商务办公楼租金特征与空间分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魏玉阔;多波束测深假象消除与动态空间归位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郭立群;GEOINT服务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继辉;用于三维影像快速浏览的多尺度DEM数据组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幼贵;基于GIS的矿山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秀秀;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露天矿测量验收系统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海栋;多波束系统测深异常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牛瑞涛;视点相关的地形模型简化与精度评估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6 柯景福;甲比科特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综合治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鹏;等值线快速绘图方法研究及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成新文;大规模三维带状地形可视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彭会湘;一体化态势综合表达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石勇;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与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书华;蒋瑞波;;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9年03期
2 张正禄;测量机器人[J];测绘通报;2001年05期
3 尤相骏;;徕卡新一代GeoMoS自动监测系统在城市地铁变形监测项目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年01期
4 陈秀忠;钱林;;地理数据通信接口技术在自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0年01期
5 蔡均猛,易维明,何芳,姚福生;模式搜索法在生物质热解动力学中的应用[J];动力工程;2005年05期
6 马学良;孙祖望;龙水根;;振荡压实智能化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8年03期
7 张润利,张俊杰 ,李熙山,高会敏,贺杰;振动压路机压实度连续检测仪[J];工程机械;2001年08期
8 马洪琪;钟登华;张宗亮;孙玉军;刘东海;;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时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12期
9 王国夫,孙尧,张海勋,杨传安;基于节点插入原理的大规模散乱数据插值[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Real-time compaction quality monitoring of high core rockfill dam[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承香;水下潜器的地形匹配辅助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江;秦岭Ⅰ线隧道仰拱预制块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2 王兴华,史三元;高性能碱矿渣水泥应用于隧道仰拱施工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靳跃进;;铁路隧道仰拱施工控制[J];山西建筑;2009年06期
4 吴明友;;铁路隧道仰拱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12期
5 傅政;;浅析铁路隧道仰拱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2期
6 徐冬青;;隧道仰拱整体式浇筑设备的研制及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2年03期
7 王全陆;;浅谈隧道仰拱底鼓处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11期
8 温向东,赵勇;隧道仰拱施工防干扰作业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9 孔庆波;于洋;李霞;;隧道仰拱施工工艺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7期
10 陈钊;;隧道仰拱下挂式模板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佳翰;江奕廷;王泰典;灻q鎻;;山岳隧道仰拱异状种类与肇因诊断探讨[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明年;关宝树;;隧道仰拱受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关宝树;熊火耀;;从新奥法基本原则看隧道仰拱的作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4 王明年;关宝树;;隧道仰拱作用的时空效应研究[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5 金爱兵;王宇;李兵;;台阶法开挖隧道仰拱封闭距离效应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赵子荣;刘艳青;;软弱围岩铁路隧道仰拱作用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罗成;章继树;;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仰拱受力机理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德武;潘昌实;;隧道仰拱与边墙不同联结形式对列车振动反应影响的初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蒋晖光;陈文超;;隧道仰拱长栈桥施工应用[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高柱 通讯员 肖慈斌;职工张勇破解铁路施工难题[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时亚昕;隧道仰拱快速施工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陈永照;高速铁路隧道仰拱衬砌结构力学特性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王书科;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仰拱模板台车关键部件设计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王武现;隧道仰拱(铺底)预制板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5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