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动力学问题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动力学问题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铁路 交叉隧道 列车振动 空气动力效应 地震震动 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针对高速铁路交叉隧道的分类和组合型式进行划分,分别阐述了其存在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并通过广泛的相关文献调研,总结了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在列车振动、空气动力效应以及地震震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1)考虑隧道结构、地层参数以及邻近交叉隧道的结构特征,建立高速列车-轨道-交叉隧道为一体的三维精细化分析模型,并用其开展定量安全评价;(2)开展车隧气动结构效应研究,提出保障隧道结构安全的工程措施,进而建立考虑列车气动荷载与其他动力荷载叠加作用下交叉隧道的安全性评估方法;(3)进行全方位的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揭示交叉隧道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提出相适应的抗震设计方法;(4)引入混凝土和岩石动力损伤本构关系,建立能考虑材料动态损伤的计算模型,以对结构在长期反复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及其累积损伤效应开展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973:2011CB013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134208)
【分类号】:U451
【正文快照】: 1引言现代化交通体系已成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必经途径。为实现高铁与城市其它综合交通方式的零距离衔接,高铁车站进入城区越来越普遍,且大多采用隧道接入方式,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市政公路隧道、城市地铁隧道等下穿或上跨高速铁路隧道的情形,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戈;周健;王绍博;张姣;;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地震响应规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2 李玉峰;彭立敏;雷明锋;;交叉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进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3 王英学;高波;杨奎;张兆杰;;隧道阻塞比对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气动效应的影响[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4期
4 王英学;高波;苏哿;党明芳;;降低气动效应综合措施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9年01期
5 李德武;列车振动对隧道衬砌影响的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高峰;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黄娟;彭立敏;施成华;;基底富水条件下隧道铺底结构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1期
8 姜忻良,谭丁,姜南;交叉隧道地震反应三维有限元和无限元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潘昌实,谢正光;地铁区间隧道列车振动测试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0年02期
10 王建宇;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和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参数[J];世界隧道;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博;熊峰;;土—基础共同作用分析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方法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唐益群;栾长青;张曦;王建秀;杨坪;;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土体变形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赵跃堂;范斌;梁晖;于小存;;大型深埋隧道初始地应力状态的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张昀青,王秀英;地下铁道列车运行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由广明,刘维宁;交叠车站与区间隧道列车振动对环境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张裕;刘元雪;赵吉昌;;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理论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建筑;2012年06期
7 逯林锋;刘堂红;张洁;;集装箱列车通过隧道气动阻力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3期
8 夏禾,曹艳梅;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丁祖德;彭立敏;雷明锋;施成华;;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0 闫维明;聂晗;任珉;冯军和;张垎;陈建秋;;地铁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的实测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益群;赵书凯;杨坪;张曦;王建秀;周念清;;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晓静;刘维宁;翟辉;郭建平;;钢弹簧浮置板低频隔振性能的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王英学;高波;骆建军;;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瞬变压力模型实验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潘昌实;李德武;谢正光;;北京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影响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5 潘昌实;;隧道力学面临的挑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姚正伦;姜广荣;郑颖人;张乃基;;重庆地下轻轨列车运行地面振动效应的预测与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曲经建;夏禾;曾攀;;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王英学;高波;郑长青;张兆杰;王剑英;;缓冲结构对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气动现象实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峰;严松宏;梁波;王旭;;列车荷载对地铁区间近距离重叠隧道影响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姚锦宝;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隔振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文斌;基于脉冲实验的地铁环境振动响应传递函数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夏志凡;基于完全耦合理论的饱和土地基上结构动力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袁俊;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云利;三自由度体系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地基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曹瑞;特殊环境下高速列车车体外表面的压力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师联旭;成都地铁二号线所致附近博物馆振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唐武;某新建工程与临近既有地铁相互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秦淼;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金琦;160km/h快速集装箱平车气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照伟;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内附属设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8 张林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最小构造反演[D];中南大学;2011年
9 廖茂汀;大瑶山隧道基床病害成因分析与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常磊;高速铁路单开口隧道缓冲设施对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廷辉,尤旭东,李文勇;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技术[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国胜兵,赵毅,赵跃堂,刘建新,王明洋;地下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3 周健,苏燕,董鹏;软土地层地铁及地下构筑物抗震动力分析研究现状[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4 刘学山;盾构隧道的纵向抗震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5 由广明,刘维宁;交叠车站与区间隧道列车振动对环境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夏昌敬;鞠杨;谢和平;;爆炸波在岩体巷道中传播和能量耗散的数值分析[J];弹道学报;2005年04期
7 姜忻良,宋丽梅;软土地层中地下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8 李彬;刘晶波;刘祥庆;;地铁车站的强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9 关慧敏,廖振鹏;一种改善多次透射边界稳定性的措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4期
10 龙锋;闻学泽;徐锡伟;;华北地区地震活断层的震级-破裂长度、破裂面积的经验关系[J];地震地质;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诗云;混凝土率型本构模型及其在拱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3 王汉鹏;分岔式隧道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叶耀东;软土地区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及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龚伦;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崔光耀;隧道洞口浅埋段和断裂粘滑段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秉才;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地下立交方案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程栋;地下快速路互通立交分岔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