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交叉口展宽车道交通运行特性
本文关键词:信号交叉口展宽车道交通运行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信号交叉口 展宽车道 运行特性 改善措施 交通安全
【摘要】:为了解信号交叉口展宽车道的交通运行特性,采用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置展宽车道的平面交叉口进行现场观测,选取交通量、车头时距、车道使用率和事故类型4项指标作为特征参数,分析各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而获得展宽车道的交通运行特性.研究表明:展宽车道在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同时,其车头时距具有明显的"两阶段"性,同时具有车道使用率低、刮擦事故多的特征.展宽车道设置时,需配合交通标志标线布设措施,做好渐变段、视距及下游长度优化设计.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36)
【分类号】:U491.23
【正文快照】: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系统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确保行车安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交通问题.展宽车道(auxiliary through lane,ATL)作为一种降低信号交叉口拥堵程度的过渡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1-2].根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剑,杨晓光;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系统参数校正研究——以VISSIM的应用为例[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航飞,张建华;上海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2 王嘉祺,程建川,王昊;信号交叉口增量延误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5期
3 李庆丰;王兆安;杨建国;;信号交叉口不同走向行人延误的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4 徐良杰;王炜;;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影响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5 袁晶矜;袁振洲;;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的分析及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6 王京元;王炜;;信号交叉口行人相位配时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6年04期
7 李淑娟;李秀峰;王炜;;信号交叉口车辆拖延行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8 董玉佩;成卫;陈月明;;中小城市信号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06期
9 付立家;黄叶娜;白云;;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S2期
10 王宏哲;朱鸣;;信号交叉口直行与左转车辆分时优化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新征;陈永胜;钟小明;;公路四路信号交叉口事故预测模型[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鹏;常玉林;;信号交叉口机动车饱和度配时方法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建山;田大新;韩旭;王云鹏;;基于车路协同的单点信号交叉口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4 韦清波;何兆成;林科;;信号交叉口左转待行区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哈富;韩皓;;基于仿真分析的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建明;信号交叉口优化设计及其微观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南春丽;信号交叉口多目标交通组织优化模型及面向智能体仿真[D];长安大学;2007年
3 王京元;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综合优化实用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环梅;基于生存分析的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穿越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蒋海峰;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邵长桥;平面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璇;信号交叉口左转保护/许可控制的安全分析和选择规范[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改;考虑一般到达的信号交叉口自适应配时优化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原涛;信号交叉口系统仿真及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4 李飞燕;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运行可靠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强;非等周期协调信号交叉口间车辆排队模式及测算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红领;信号交叉口可变车道预信号关系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芳;基于低碳交通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徐以刚;城市信号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陶经辉;信号交叉口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2年
10 李元元;信号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8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