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大跨钢桥疲劳试验模型整体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0:03

  本文关键词:大跨钢桥疲劳试验模型整体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跨钢桥 疲劳试验 模型设计 整体设计方法


【摘要】:为设计合理、可行和低成本的大跨钢桥疲劳细节试验模型,在总结众多疲劳试验模型设计和试验控制基础上,提出以模型设计为目标,综合考虑边界条件、加载和测试方案的整体设计和控制方法。首先模型设计应基于应力等效,并宜采用足尺模型,试件数量宜按科学试验设计方法安排。模型主要受力效应和次要受力效应的分析和监测同等重要。其次,边界条件疲劳强度须满足模型设计要求,且试验中需分析理论计算模型和实际模型边界条件差异,并对边界条件进行监测。再次,加载方案应关注整个加载系统的静动力性能,避免失稳或共振;作动器宜在受压状态来施荷,多向多点加载对加载系统协调性要求较高。最后,测试设计中应按规范进行应力测量,还须监测应力随疲劳加载循环次数变化情况,以保证试验情况一致性;位移测量应关注试件整体和局部变形行为;裂纹尺寸测量需综合利用各种检测方法;粘贴质量良好的应变片疲劳性能可满足试验测量需要。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4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682014CX076)
【分类号】:U446;U441.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钢桥得到了大规模的建造,一些新型结构型式和制造工艺不断出现在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建设中。对于那些构造复杂、构造细节分类不明确、且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连接部位,需要研究其疲劳性能,以保证结构安全。同时在国内外实际工程中,钢桥发生疲劳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晓君;张则;祝思亮;;动态测试中应变片疲劳规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方;窦立军;邹向阳;朱坤;;大型结构多功能加载试验反力架的研究与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高仁良,黄承逵,杨国贤;管节点国产化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4 满洪高;李乔;张育智;;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疲劳试验模型设计优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李小珍;任伟平;卫星;强士中;;现代钢桥新型结构型式及其疲劳问题分析[J];钢结构;2006年05期

6 王清远;超声加速疲劳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卫星;李俊;强士中;;大跨钢桁拱轨道横梁半刚性连接节点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8 叶华文;徐勋;强士中;侯苏伟;;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设计参数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华文;预应力碳纤维板(CFRP)加固钢板受拉静力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沙古;刘荣凤;刘永杰;王清远;;初始尺寸对超声疲劳试样的影响及铝合金6063疲劳试验验证[J];船舶力学;2012年05期

2 邵红红;蒋小燕;张道军;;40CrNiMoA钢不同微观组织超声疲劳寿命研究[J];材料工程;2008年05期

3 李贞新;卫星;强士中;任伟平;;朝天门长江大桥拱桁交叉节点弱连接的疲劳安全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高仁良,陈廷国,眭骁,,李斌;管节点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和寿命估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5 许传博;胡利平;;夹芯钢板覆盖法(SPS)在钢箱梁桥正交异性桥面板维修加固中的应用与试验[J];广东公路交通;2012年01期

6 张建伟;李正宇;李青;;应变片测量直线发电机活塞位移的疲劳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11期

7 刘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的黏结界面应力分析[J];公路;2013年11期

8 欧阳煜;卞海涛;杨峥;;FRP布加固具有中心裂纹板条的断裂疲劳性能[J];工程力学;2015年03期

9 吕彭民;周小进;李大涛;;点焊对钢桥细部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欧阳巧琳;邢义锋;王清远;李棠;;高强度中碳钢C38的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研究[J];河北冶金;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叶华文;Thomas Ummenhofer;强士中;;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板断裂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彦玲;李运生;王元清;潘鹏;;公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加固方法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莉媛;王元清;石永久;潘鹏;李运生;;基于加固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裂纹成因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沙古;王清远;董世明;;狗骨形超声振动疲劳试样设计[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宠;王清远;;稀土表面处理后铝合金的超声疲劳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宏凯;;超声疲劳条件下弹簧钢的疲劳性能[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7 叶华文;强士中;Thomas Ummenhofer;;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板断裂力学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韩冰;王生武;江阿兰;;铁路钢桁架桥节点连接疲劳试验方法[A];2014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十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晓燕;大跨度钢桥关键构造细节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于洋;Mn-Si-Cr系贝/马复相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田越;500MPa级高性能钢(Q500qE)在铁路钢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赵欣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设计参数和构造细节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薛红前;超声振动载荷下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郭盛杰;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寿命分布和元件高可靠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邵红红;40CrNiMoA钢超高周疲劳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周素霞;高速列车空心车轴损伤容限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受力特性、计算方法、桥面疲劳和防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传博;钢箱梁桥桥面板加固方法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江波;大跨斜拉桥典型构造细节的疲劳寿命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宗丰;铁路桥梁正交异性板U肋与横梁腹板连接处疲劳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赞;无损检测新技术在某钢结构桥梁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胡武;基于ANSYS的发动机散热器压装方式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曹邦海;砂浆早期收缩测定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高波;钢管混凝土拱桥节点承载力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闫桂玲;非对称超高周疲劳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莫铁根;裂纹尖端应变能与热量的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余支福;自锚式悬索桥主缆锚固区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生,肖建庄;建筑结构粘结剂的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年04期

2 杨孚标;肖加余;江大志;曾竟成;;复合材料单面修补铝合金裂纹板的疲劳破坏特性[J];中国表面工程;2006年S1期

3 王清远,陶华;复合材料修补件的强度和疲劳性能[J];材料工程;2003年01期

4 任慧韬,胡安妮,赵国藩;纤维增强塑料与混凝土粘结抗冻融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任慧韬,胡安妮,赵国藩;碳纤维片材的徐变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6 包立新;卫星;李俊;李小珍;强士中;任伟平;;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的抗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8期

7 赵启林,王景全,金广谦,孙宝俊;碳纤维加固的“反拱预应力技术”及其提高钢结构承载能力的分析[J];钢结构;2002年03期

8 王春生;冯亚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综述[J];钢结构;2009年09期

9 李乔,唐亮,裴岷山,满洪高;大跨径公路钢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疲劳试验荷载研究[J];公路;2004年12期

10 金增洪;日本多多罗大桥简介[J];国外公路;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慧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基本力学性能和长期受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周太全;桥梁构件局部热点应力分析及其疲劳损伤累积过程模拟[D];东南大学;2003年

3 卓静;高强度复合材料FRP片材波形齿夹具锚锚固系统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彭福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修复金属结构界面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田安国;预应力FRP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及设计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国;既有钢桥裂纹及加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王鹏飞;波形齿夹具锚给CFRP板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和应力损失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忠权;加强“321”钢桥产品质量控制[J];公路;2000年01期

2 于志国,王树栋;我国应急钢桥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阮惠强;英国钢桥规范计算实例[J];广东建材;2005年09期

4 ;关于“321”装配式公路钢桥设计和研制的郑重声明[J];公路;2007年01期

5 张黎杰;朱卫华;刘海宁;;我国钢桥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6 茹先古丽;;“321”装配式公路钢桥在交通保障应急中的应用[J];公路;2007年05期

7 苏磊;;钢桥稳定设计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9期

8 喻忠权;尧丹伟;;关注装配式公路钢桥的产品质量[J];公路;2007年09期

9 李永兴;邱安伟;陈明长;;我国钢桥的发展[J];河北企业;2007年12期

10 何家荣;;装配式公路钢桥的架设与管理[J];西南公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庆田;吴冲;;我国公路钢桥规范设计中稳定规定存在的问题[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玉娟;刘永健;孙昊;;装配式钢桥的现状与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耀怡;;关于我国新型铁路快速应急钢桥研制的若干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4 潘际炎;;大跨度钢桥——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5 刘晓光;;钢桥建设中焊接技术新进展[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6 周可夫;张子华;杜骁;;中国公路钢桥运营现状分析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杜骁;张子华;周可夫;;无损检测技术在钢桥健康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关尧;朱杰;;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A];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春生;钱慧;;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研究综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玉玲;潘际炎;;常用钢桥结构修正系数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莹;公路钢桥疲劳性能及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李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公路钢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常青;基于可靠度的钢桥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万杰;盘锦双台子河孙家可升降式钢桥检测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周少颖;既有钢桥疲劳性能研究与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4 孟会林;钢桥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及维护策略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周冬;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的钢桥涂装维护评价决策模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林梅;钢桥疲劳性能及剩余寿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志国;既有钢桥裂纹及加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郝龙;既有钢桥疲劳寿命与使用安全可靠度评估[D];长安大学;2011年

9 杨晓红;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钢桥剩余疲劳寿命评估[D];江苏大学;2006年

10 万志强;应用损伤力学研究钢桥的疲劳破坏[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3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73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