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低等级土质道路侵蚀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峡库区低等级土质道路侵蚀研究
【摘要】:以三峡库区界垭小流域内不同交通荷载土质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降雨观测研究其侵蚀规律和污染物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荷载大的干道产流率和侵蚀率均高于交通荷载低的支道,对产流率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为降雨量,对产沙率影响显著的因子为降雨量、雨强。雨型对污染物的流失特征影响显著,前期集中型降雨下,污染物流失过程线与降雨过程线同步性较好,泥沙、总氮、铵态氮、泥沙结合态磷和溶解态磷均发生了较强的初始冲刷效应;中期集中型降雨下,污染物流失浓度峰值优先于雨强峰值,且氮和磷等初始冲刷强度低于前期集中型降雨,泥沙无初始冲刷效应。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110200A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223)~~
【分类号】:U412.2;S157.1
【正文快照】: 作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道路无疑对缓解区域客货运输矛盾,促进各地沟通与交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道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的负面效应。改变地形地貌,扰乱土壤结构,破坏植被,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等[1-3]。近年来,由于三峡工程建设,三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和意;刘敏;刘巧梅;侯立军;欧冬妮;;城市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管理[J];水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2 刘窑军;王天巍;蔡崇法;李朝霞;;植被措施与路面汇水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侵蚀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3 刘窑军;王天巍;李朝霞;蔡崇法;;不同植被防护措施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侵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红侠,耿明;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3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4 蒋庆功,万广华,李涛;蔬菜主产区耕地管理与质量状况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5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6 陈建美;蔡葵;赵征宇;柳伟英;;地膜覆盖对青花菜吸肥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8 江丽华;刘兆辉;张文君;陈清;郑福丽;王梅;林海涛;;高产条件下大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9 王月明;孙万刚;李红梅;江丽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土壤有效钾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月明;李红梅;董建恩;郑福丽;江丽华;;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生物量、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艳;陶乐明;刘枫;赵俊兰;;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成群;黄宝灵;张明慧;秦武明;李志先;韦立秀;;桉树×相思树混交与纯林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淮宗安;李惠萍;张晓梅;;黄土高原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蔡利华;奉文贵;贡万辉;;农化分析中容量分析计算方法的剖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5 吕品;于志民;马献发;;低酸催化水解稻草制备腐植酸的工艺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裕;;甘肃靖远县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水平及评价[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虢清伟;黄博;许振成;杨仁斌;金中;骆其金;易皓;;填料床控制暴雨径流中氮磷冲击负荷的特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田博;可欣;;柠檬酸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李北罡;马钦;;不同pH值对黄河中下游不同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方彪;王利兵;刘鹏;王普昶;;内蒙古草原土壤物理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江山;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祯;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光辉;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君昂;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左俊杰;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葛东媛;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水土保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楠;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杨浩;保水剂对黄绵土、褐土及沙土物理特性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伟;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珊珊;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伟伟;宣木瓜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汪永文;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薛杨;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仲彩萍;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光钺;栗瘿蜂致瘿生物学及其对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郑翠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韩化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DDT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郑海峰;土壤中的锰及其在土壤—蔬菜系统中转移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黎秀丽;库尔勒香梨缺铁失绿症的因子分析及其叶片诊断[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和意,刘敏,刘巧梅,侯立军;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分析与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许峰,蔡强国,吴淑安,张光远,丁树文,蔡崇法;三峡库区坡地生态工程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研究——以等高植物篱为例[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3 王宏,蔡强国,朱远达;应用EUROSEM模型对三峡库区陡坡地水力侵蚀的模拟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4 姚文波;;硬化地面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J];地理研究;2007年06期
5 曹龙熹;张科利;张卓栋;张卫;;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道路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6 黄雨霖,,赵汉章,陈明珊,祁月清;三峡库区坡地植被─土壤环境变化及土地利用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5年05期
7 徐勤学;王天巍;李朝霞;蔡崇法;史志华;;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8 高群;三峡库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9 刘春霞;韩烈保;;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10 李强;丁武泉;朱启红;宋力;曹优明;蒋山泉;王国祥;;三峡库区泥、沙沉降对低位狗牙根种群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晓军;;三峡库区城镇迁建规划中的“三民”安置[J];重庆建筑;2006年11期
2 刘建宇;蒋昌书;;三峡库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及建议[J];科学之友;2011年24期
3 赵耕田;对三峡库区项目工作的几点浅见[J];中国三峡建设;1995年06期
4 刘刚,谢登科;名牌荟萃三峡库区[J];城市技术监督;1997年01期
5 刘晓荣;谈谈三峡库区秭归县水产事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J];中国三峡建设;1997年01期
6 王彪,刘传深;三峡库区工程建设诱发工程地质问题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宋雅坤,赵燕明,郑颖人;三峡库区某滑坡有限元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家兰;文海家;;三峡库区灾害环境安全保障浅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9 何晓英;唐红梅;陈洪凯;刘虎队;;周期性浸泡下三峡库区松散土体微观特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胡建平;;三峡库区港若干问题的考虑[J];水道港口;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健;;三峡库区抢险打捞工作的思考[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2 余章华;;三峡库区老年意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三峡库区突发性灾害事件和持续干旱分析[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4 王平;粟剑;彭祥伟;;三峡库区肉牛发展模式探讨[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璐琦;王敏;;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黄勇;喻海泉;许仕坤;;三峡库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7 伍黎芝;陈育林;;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陈良华;望作信;;三峡库区船舶违章的治本之策[A];2004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韩冬梅;;三峡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索[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10 宁萍;王红梅;刘德绪;;三峡库区清漂船垃圾打捞系统优化方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佳;三峡库区首条铁路全线铺通[N];人民日报;2001年
2 辛花;三峡库区环保产业巨大商机谁来抢[N];中国建设报;2000年
3 梁隽;贵州严防污染三峡库区[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望作信;三峡库区船行时速平均提高七公里[N];中国交通报;2006年
5 望作信 彭淦;三峡库区水运造福千万百姓[N];中国交通报;2006年
6 望作信、彭淦;三峡库区航路改革拉动沿江[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望作信 通讯员 王焕章 刘欣伟 邹光明 周会;三峡库区强制消除船舶污染隐患[N];中国水运报;2006年
8 罗旭;为了库区的碧水清波[N];中国水运报;2006年
9 望作信邋通讯员 刘烈振;三峡库区湖北段清漂启动[N];中国水运报;2007年
10 程维;三峡库区盼成新农村建设“最佳标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群岷;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与降水组分分析及其时空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秦远好;三峡库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邵蕾;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甘联君;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王珂;三峡库区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相关因子关系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李德营;三峡库区具台阶状位移特征的滑坡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黄丽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系统评价和三峡库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彭月;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区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9 姜永东;三峡库区边坡岩土体蠕滑与控制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孙晓娟;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娅;三峡库区边缘化与再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代江燕;三峡库区关停企业遗留危险废物的污染特征与处置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郑静;湖北省三峡库区货运船型标准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江砥;湖北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静;三峡库区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相互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钟俊彬;重庆市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刘弘;三峡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蔡文博;三峡库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治璇;三峡库区滑坡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杨霏;三峡库区人口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5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8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