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山区航道剖面能见度分析及局地影响因素初探
本文关键词:长江山区航道剖面能见度分析及局地影响因素初探
【摘要】:为了分析三峡航道不同区域能见度基本特征,比较不同垂直剖面、沿江距离对局地能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气象局沿江、剖面布设的12个能见度监测点近3a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航道涪陵、万州、宜昌3组区域12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能见度的局地差异做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涪陵区雾情对航运安全影响最大,万州和宜昌区其次。涪陵区和万州区雾日的月际变化趋势一致,5、6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时期。不同剖面能见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早晨至上午时间为大雾高发时段,午后至傍晚前为大雾低发时段。通过能见度与局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验证,三峡航道能见度局地差异大部分源于监测点的海拔高度及可能的水体影响等,同组区域内,高海拔点、临近水域点平均能见度明显偏低,雾情频次也相对较高。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武汉中心气象台;
【基金】:中日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21340) 行业专项(GYHY201206013;GYHY201306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5053) 长江航道局2013年年度重点课题“长江山区航道可视距离监测技术研究”
【分类号】:U612;U675.53
【正文快照】: 长江横贯东西、通江达海,是连通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主动脉,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三峡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千里航道地形复杂,受水体和特殊地形环境影响,江面上经常浓雾弥漫,年雾日较多,严重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强;万素琴;毛以伟;陈正洪;廖要明;;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4期
2 虞俊;王遵娅;张强;;长江三峡库区大雾的变化特征分析及原因初探[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1期
3 张强,王有民,祝昌汉;长江三峡局地气候监测系统及设计研究[J];气象;2004年09期
4 罗菊英;周建山;刘健;林丽燕;;鄂西南不同地形地貌环境下大雾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华;龚斐;黄健;杨柳;肖炳坤;;1961—2004年惠州城市与乡村气温变化的对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4期
2 李强;李永华;周锁铨;王中;;三峡地区旱涝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旱涝年大气环流异常[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2期
3 马润年;孙智辉;曹雪梅;刘志超;雷延鹏;;黄土高原山地城市延安的热岛效应[J];气象科学;2011年01期
4 程炳岩;郭渠;张一;孙卫国;王若瑜;;三峡库区高温气候特征及其预测试验[J];气象;2011年12期
5 李强;李永华;王中;廖峻;周锁铨;;近30年三峡库区洪涝特征及建库前后致涝气候因子的差异[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6期
6 吴佳;高学杰;张冬峰;石英;GIORGI F;;三峡水库气候效应及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事件的区域气候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1期
7 傅希德;张晓盼;袁晓辉;范宏飞;;基于气象预报的三峡工程两坝联合通航调度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2期
8 丁相毅;周怀东;王宇晖;雷晓辉;;三峡库区水循环要素现状评价及预测[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11期
9 刘京;朱岳梅;郭亮;高军;;城市河流对城市热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6期
10 葛晓改;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付甜;封晓辉;;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庆;张建云;贺瑞敏;刘翠善;王小军;;三峡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潘磊;肖文发;唐万鹏;史玉虎;黄志霖;;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气候生产力模拟[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明华;龚斐;黄健;杨柳;肖炳坤;;全球变暖背景下惠州气温变化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张洪涛;秦爱民;魏建军;刘强军;王文春;郭雪梅;;山西省短期乡镇日极端气温预报的实现方法[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李强;李永华;周锁铨;王中;;基于WRF模式的三峡地区局地下垫面效应数值试验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模拟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付晓辉;肖刚;姜玉印;高亮;;宜昌市霾的演变特征及有利气象因子诊断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付晓辉;肖刚;姜玉印;高亮;;宜昌市霾的演变特征及有利气象因子诊断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栾天;杨军;骆亚军;熊守权;刘端阳;滕华超;郑伟;;宣恩雾的气候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9 江玉华;江文华;韩余;;重庆雾霾天气大气边界层特征[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10 汪学军;;九华山山区雾的气候特征与成因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昌广;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熊兵;三峡库区水上交通安全控制与应急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凤海;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刚;李晓岚;魏娜;;大气能见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强;万素琴;毛以伟;陈正洪;廖要明;;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4期
3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郭军;李庆祥;刘小宁;王颖;;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年04期
4 董剑希;雷恒池;胡朝霞;肖稳安;张晓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2期
5 彭京备;张庆云;布和朝鲁;;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3期
6 郑思轶;刘树华;;北京城市化发展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2期
7 林建;杨贵名;毛冬艳;;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环流形势[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2期
8 石春娥;杨军;邱明燕;谢伟;张浩;;从雾的气候变化看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3期
9 虞俊;王遵娅;张强;;长江三峡库区大雾的变化特征分析及原因初探[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1期
10 孟燕军,赵习方,王淑英,徐晓峰;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能见度气候特征[J];气象科技;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修广,王平义;山区航道水流流路规律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赵岸贵;;山区航道挖槽设计及水力计算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05期
3 李新起;引进先进技术 整治山区航道[J];水运工程;1993年11期
4 何治中;浅论山区航道的整治与维护[J];林业劳动安全;1994年03期
5 李龙国;;汉江上游山区航道浅滩治理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6 李忠;山区航道数字化测图的几点体会[J];珠江水运;2004年08期
7 代永智;;山区航道汊流滩险整治的成功尝试[J];珠江水运;2006年S1期
8 朱菲;;山区航道土工织物坝施工工艺[J];珠江水运;2008年06期
9 宗绍利;吴宋仁;秦宗模;;山区航道丁坝冲刷深度研究[J];水运工程;2007年03期
10 彭鹏飞;浅谈贵州山区航道码头选型与防污问题[J];水运科技情报;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林;陈正洪;汤阳;孙朋杰;;长江山区航道雾情等级插值方法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新晖 特约通讯员 陈永忠;谋划山区航道新发展[N];韶关日报;2008年
2 王颖奇邋李旺生;我国山区航道整治技术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本文编号:1214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1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