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通过在实体工程中埋设温度传感器,以准确获得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情况。根据大量的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数据,对不同气温和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高温期温度场数据针对性分析后发现,路面温度与结构层深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以此可预测结构层任何深度处的路面温度,为研究夏季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高速公路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济南);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安徽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编号:皖交科技2012296)
【分类号】:U416.217
【正文快照】: 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典型的温度敏感性材料,其力学特性和路用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夏季高温环境下,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降低,在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推挤和车辙等病害;而温度较低时,沥青混合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在冬季温度骤降或高低温的反复交替情况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康海贵;郑元勋;蔡迎春;刘艳;;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6期
2 秦健;孙立军;;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8期
3 孙立军;秦健;;沥青路面温度场的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小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测试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林;姜舟;;基于气象资料的连续配筋水泥路面结构温度场研究[J];市政技术;2016年06期
2 曾峰;蒋勇;;路面实测温度的随机性预估模型研究[J];公路;2016年10期
3 谭志远;李强;;影响路面内部温度的气象指标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6年03期
4 延西利;艾涛;游庆龙;张yN茹;王利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热传导试验特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5 游思增;王金昌;;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道路温度场实测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6年08期
6 高志民;刘峻青;刘景宝;孙强;;沿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J];北方交通;2016年08期
7 谭志远;李强;肖标丁;;气象因素对沥青路面内部温度的影响及定量分析[J];公路工程;2016年04期
8 王琨;吕纪娜;郝培文;;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年08期
9 樊友川;;沥青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数值分析[J];河南建材;2016年03期
10 李兰兰;宋永鹏;韩国泳;;泰安高速公路路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模型[J];山东气象;201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娟;常用沥青面层材料的热传导试验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芳芳;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数值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姚琳宁;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及质量控制[D];长安大学;2014年
4 刘江;微胶囊相变调温剂与沥青混合料比热容测定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5 胡蓉;杭州市政道路动态弯沉检测及半刚性路面结构适用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6 陈晗;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杨轶;沥青路面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量测与理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陈文博;空间管桁架结构温度效应与地震作用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郭超;沥青路面车辙域及抗车辙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徐达;沥青混合料的热传导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勇;孙立军;;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变异性的关系[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6期
2 陈忠达;袁万杰;薛航;刘绍宁;;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张宜洛;郑南翔;;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对其高低温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董瑞琨;孙立军;;考虑老化的沥青结合料低温感温性指标[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4期
5 孙立军;秦健;;沥青路面温度场的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张争奇;王永财;;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陈华鑫;李宁利;张争奇;王秉纲;;沥青材料的感温性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于天来,唐涛,吴思刚;改性沥青伸缩缝结合料与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2期
9 张争奇,赵战利,张卫平;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申爱琴,蒋庆华;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宁;沥青混合料的水温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0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2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