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石碰撞法向恢复系数的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落石碰撞法向恢复系数的模型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落石 运动路径 被动防护设计 法向恢复系数 模型试验
【摘要】:法向恢复系数取值是落石运动路径计算的关键参数。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不同坡面铺装、不同坡度、不同下落高度、不同落石质量和形状试验条件下落石碰撞坡面的过程,提取落石碰撞坡面前后落石的运动参数,据此反算法向恢复系数,得到如下规律:坡面铺装和坡度是法向恢复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落石的形状和质量以及下落高度对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不明显;随坡面由硬到软,法向恢复系数逐渐减小;随着坡度的增大,法向恢复系数逐渐增大;由试验数据计算所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的法向恢复系数多集中在0.4以下,占总数量的94%,其中0.3以下的占84.8%,0.1以下的占36.5%,且有超过1/3的试验落石几乎没有法向回弹,说明以前仅基于坡面软硬程度的法向恢复系数取值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会使计算的落石弹跳高度偏大。从坡面铺装和坡度两方面综合考虑,给出了法向恢复系数取值建议表,并建议坡面越硬、坡度越大时取区间内高值,反之则取区间低值。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重庆市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博士后工作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488) 重庆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渝教人[2011]65号) 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项目(渝xm201102002)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KJTD201305)
【分类号】:U417.1;U216.415
【正文快照】: 落石运动路径的计算结果是进行公路、铁路沿线拦石网、拦石墙等被动防护设计的基础,而落石运动路径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严重依赖于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滚动摩擦系数等敏感参数的取值。为解决法向恢复系数等敏感参数的取值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现场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方汉;刘欣;许茂林;;南京银茂铅锌矿区采场开挖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王学良;张路青;周剑;;转折型沟谷对地震崩塌体块石拦截效果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3 苏胜忠;;边坡工程勘察中崩塌落石运动模式及轨迹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4 何思明;沈均;罗渝;吴永;;滚石坡面法向冲击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5 刘宝臣;郑金;向志坤;;桂林市屏风山西侧危岩成因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年02期
6 刘建军;卞超;张建国;陈大兵;;GIS分支母线骑坐式焊接接头结构分析及应满足的技术要求[J];高压电器;2012年07期
7 曹学强;王洪昌;崔健;;隧道空洞落石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J];公路;2013年03期
8 黄波林;王世昌;殷跃平;刘广宁;陈小婷;;崩塌落石产生涌浪的流固耦合运动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崔圣华;裴向军;黄润秋;;直线型斜坡滚石运动速度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6期
10 刘丹;叶四桥;黄己伟;杨威;;落石运动偏移比的模型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良;张路青;周剑;;转折型沟谷对地震崩塌体块石拦截效果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AN APPLICATION OF THE ROCK ENGINEERING SYSTEMS(RES) METHODOLOGY IN ROCKFALL HAZARD ASSESSMENT ON THE CHENGDU-LHASA HIGHWAY,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新生代·地磁与空间电磁·工程地质与应用地球物理)[C];2004年
3 楼向东;张年学;许兵;谢守益;;崩塌的防护和模拟[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黄润秋;刘卫华;龚满福;周江平;;树木对滚石拦挡效应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Xueliang Wang;Luqing Zhang;Sijing Wang;Federico Agliardi;Paolo Frattini;Giovanni B.Crosta;Zhifa Yang;;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ockfall hazard zonation at the Shijing Mountains Sutra caves cultural heritage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6 王学良;张路青;张中俭;张爱民;云桂荣;;石经山藏经洞坡体滚石灾害危险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7 蒋明镜;金树楼;张宁;陈贺;张顺高;;不同坡面松散程度岩质边坡失稳演化离散元分析[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周乾;闫维明;关宏志;纪金豹;;不同底部条件的馆藏浮放文物跌落仿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Xueliang Wang;Luqing Zhang;Jixin Ding;Qingfeng Meng;Javed Iqbal;Lihui Li;Zhifa Yang;;Comparison of rockfall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 of Beijing(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5年
10 Xueliang Wang;Paolo Frattini;G.B.Crosta;Luqing Zhang;Federico Agliardi;Serena Lari;Zhifa Yang;;Uncertainty assessment in quantitative rockfall risk assessmen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咏梅;高陡岩质斜坡崩落岩体运动参数、击浪高度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3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叶四桥;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研究与防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左治兴;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向欣;边坡落石运动特性及碰撞冲击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巨峰;固体充填采煤物料垂直输送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8 成良霞;“5.12”汶川地震后映卧公路边坡崩塌灾害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郭永兴;基于光纤光栅的高陡边坡及危岩落石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联伟;几种在役管道典型地质灾害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鑫;柔性防护技术在硬质岩石边坡崩塌落石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玉;李家屋脊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及其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威;危岩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黄小刚;危岩体发展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的可靠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中俭;废旧轮胎拦石网的室内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旭;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开关站边坡落石运动学分析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4年
7 林富财;危岩体失稳运动特征与工程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丽娜;高陡山区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凯;深部矿床开采冲击地压的混沌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许茂林;南京栖霞山铅锌矿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均;何思明;吴永;;滚石对垫层材料的冲击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鲍四元;邓子辰;;利用DMSM方法求解弹性撞击恢复系数[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年04期
3 秦志英;陆启韶;;基于恢复系数的碰撞过程模型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年04期
4 黄润秋;刘卫华;;滚石在平台上的运动特征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5 佘淑华;陈新连;;基于ANSYS/LS-DYNA的非线性碰撞问题仿真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08期
6 赵旭,刘汉东;运动学在边坡落石计算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唐红梅,易朋莹;危岩落石运动路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蒋大军;;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钒钛烧结矿强度[J];烧结球团;2006年02期
9 刘卫华;罗倩;黄润秋;裴向军;张伟锋;;溪洛渡水电工程坝区高边坡危岩体分类及稳定性评价[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4期
10 杨其新,,关宝树;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四桥;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研究与防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广成;向欣;唐辉明;;落石碰撞恢复系数的现场试验与数值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李江;吴鹏华;温纪滨;;汽车碰撞事故计算机模拟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3年03期
3 马正东;;关于碰撞恢复系数两种定义的等价问题以及初状态下的加速度瞬心[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4 吕中杰;黄风雷;;圆板非弹性冲击过程的碰撞恢复系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岳永丰;沈培辉;;恢复系数对弹丸膛内运动参数的影响[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6期
6 施燮九;非对心斜碰撞及其恢复系数[J];浙江工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7 吕中杰;黄风雷;;旋转圆板冲击现象的实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8 严仲强;受外力的二球相碰时e=V′_(2n)-V′_(1n)/V_(1n)-V_(2n)成立的充分条件[J];镇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S1期
9 魏杏枝;两等质量摆球的正碰及其恢复系数的测定[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杨国树;弹碰靶运动的分析[J];兵工学报;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中杰;田中皓一;;旋转园板的碰撞恢复系数[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吕中杰;田中皓一;;旋转圆板的碰撞恢复系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陈延佩;Pierre Evesque;厚美瑛;;恢复系数对于振动颗粒气体长程边界作用的影响[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4 蒲军平;池延东;;弹簧质量系统碰撞的分析与数值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姚文莉;陈滨;刘才山;;有摩擦的平面斜碰撞刚体的恢复系数[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6 赵在忠;;碰撞打靶实验的设计和探讨[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憬辉;刘宗翰;陈亿成;;不同环境条件控制对PUX厍蚍⑴萸蛐镜挠跋靃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昊;振动给料机中的离散元数值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贺勤斌;关于Bouncing Ball模型存在马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栗鹏;碰撞动力学的刚柔模型比较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芳;随机粒径流化床的Lagrange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梁骥;基于气浮平台的模拟星碰撞分析及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1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2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