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弥散式供氧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弥散式供氧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 施工供氧 弥散式供氧 现场测试
【摘要】:依托海拔3 800 m且长8 km的巴朗山隧道工程实例,首次对弥散式供氧进行了现场测试试验,得到了测试人员心率、血氧浓度等生理指标及洞内氧气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弥散式供氧对于提高洞内氧浓度、改善人体机能等方面效果明显,是高原隧道施工掌子面较好的供氧方式。建议巴朗山隧道掌子面采用弥散式供氧方式进行供氧,该研究也为类似高海拔隧道供氧方式的确定提供了设计依据。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973计划课题(2010CB732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38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WJTU10101B10096020,SWJTU11BR013)
【分类号】:U453.5
【正文快照】: 1前言随着四川境内藏区公路的不断建设,出现了众多的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海拔超过3 500 m且里程长度超过5 km的代表性隧道有雀儿山隧道、剪子弯山隧道、脱落拉卡山隧道、高尔寺隧道、巴朗山隧道等[1~3]。高海拔长大隧道施工的一个主要难点就是施工缺氧。比如依托工程——巴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应书,崔红社,刘文海,冯俊小,乐恺,余谦虚;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供氧技术研究[J];矿冶;2005年01期
2 齐康平,胡种新;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综合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4期
3 方世林;张民栓;;羊八井一号隧道施工通风及供氧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1期
4 况成明;;高海拔隧道——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3期
5 朱永全;贾晓云;张雪雁;;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洞内施工环境控制技术[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6 唐协;李海清;林国进;田尚志;;川藏公路高尔寺特长单洞隧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6期
7 宋旭彪;;压出式空气幕通风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蔚艳庆;郑金龙;韦远飞;郭春;;高海拔隧道施工制氧供氧方案研究[J];公路隧道;2013年02期
2 房锐;余松华;夏才初;此登;李金龙;;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供氧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1期
3 王朋基;董崇民;宋玉红;;高寒地区人工机械施工效率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3期
4 罗占夫;职常应;乐晟;;关角隧道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技术研究[J];隧道建设;2009年04期
5 陈永辉;罗占夫;李建伟;;关角隧道施工通风问题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25期
6 陈永辉;李建伟;;关角隧道传统出碴方式与皮带运输机出碴方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7 汤国璋,王星华;寒区隧道施工温度场与围岩局部崩塌关系的探讨[J];矿冶工程;2005年04期
8 刘应书,崔红社,刘文海,冯俊小,乐恺,余谦虚;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供氧技术研究[J];矿冶;2005年01期
9 闫春岭;丁德馨;崔振东;陶干强;鹿春建;;改进施工工艺提高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外观质量[J];矿冶;2007年03期
10 张辉;刘应书;党璐璐;李虎;翟晖;;动态平衡吸附制氧参数优化实验研究[J];矿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鹏;董宪伟;蔡嗣经;陈赞成;唐志新;;高原非煤矿山增氧技术可行性分析[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伟;翁小乐;吴珂;陈根土;郑高柱;吴忠标;;城市道路隧道空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的探究[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刚;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冻害设计问题[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延红;高原低气压环境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敏;季节性冻土隧道温度场分布及与应力场耦合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刘蓓;拉日线铁路隧道运营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宋斌;隧道地震模型物理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吴楚钢;新疆天山地区高速公路隧道防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何青青;高壁温铁路隧道独头射流通风及喷雾降温数值计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郑美玲;空气幕对多层仓库垂直防火分区影响数值模拟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董玉辉;高海拔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及抗防冻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胡宜;通风系统布置对TBM掘进区域温度与粉尘分布影响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林晓光;隧道施工通风数值模拟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保;翟慧兵;王凤;;综放工作面粉尘运动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2 张德华,王梦恕;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新技术[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3 刘劲松,唐锦春,杨俊杰;混凝土水化热对人工冻土墙温度场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2年05期
4 吴应明;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01期
5 祝和意;;高瓦斯隧道塌方段综合治理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郭朋超;高原冻土隧道开挖与保温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S1期
7 任文祥;;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7年S1期
8 曹建生;新线铁路隧道施工粉尘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8年04期
9 张学富,赖远明,杨风才,喻文兵;寒区隧道围岩冻融影响数值分析[J];铁道学报;2002年04期
10 赖远明,吴紫汪,张淑娟,喻文兵,邓友生;寒区隧道保温效果的现场观察研究[J];铁道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治国,杨其新;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2 杨其新,阎治国;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3 张发勇,冯炼;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通风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4 陈光明,陈璋,程久胜,胡益华;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设计探讨[J];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5 闫治国;杨其新;朱合华;;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6 杨彦民,曹振;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通风设计[J];公路;2005年04期
7 韩直;彭建国;郑浩;;雪峰山特长公路隧道异常分类与预警技术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1期
8 ;《高寒复杂环境地区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鉴定[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陈璋;陈光明;;龙潭特长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技术创新[J];公路;2007年03期
10 郜玉兰;夏永旭;王润民;张志鹏;胡庆安;胡世通;;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光明;陈璋;孙继洋;;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方案论证[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陈光明;陈璋;胡益华;;龙潭特长公路隧道土建工程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璋;陈光明;;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设计与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柏林;董健;程久胜;;夹活岩特长公路隧道设计[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5 陈璋;陈光明;;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设计与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6 徐志胜;杨铠腾;李洪;姜学鹏;;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囱效应计算方法研究[A];2008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陈光明;邹永艳;石正雄;;四人八垴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方案比选[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税明东;赵伟;;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快速掘进施工[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兰芬 张磊 通讯员 曹江;我省最长公路隧道——麦积山隧道胜利贯通[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2 记者 星子;拉脊山隧道在扩建中掘进[N];青海日报;2009年
3 宋凯;一隧穿越时空 万千风骚独领[N];各界导报;2006年
4 安立广 李晓明;“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交通运输部鉴定验收[N];陕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福民 见习记者 冯炜;春节 终南山隧道日过万辆车[N];西安日报;2007年
6 安立广 侯军亭;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通讯员 周广宽 许建慧;创世界纪录为国争光[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8 记者 星子;西久公路拉脊山隧道实现左幅贯通[N];青海日报;2012年
9 杨炜;防灾救灾技术取得突破 确保长大隧道安全运营[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本报通讯员 袁海明;15分钟穿越秦岭[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丽;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姜学鹏;特长公路隧道事故灾害与应急救援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涛;特长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冗余控制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3年
2 陈希梅;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陈万忠;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张坚;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风机工况模拟及控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夏丰勇;特长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彭锦志;坡度对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孙文昊;寒区特长公路隧道抗防冻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邓欣;水下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温玉辉;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CFD三维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04年
10 楼慧元;特长公路隧道非对称风量U式互补纵向通风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4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3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