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交通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交通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熵权法 模糊一致矩阵 组合赋权法 城市交通承载力
【摘要】:城市交通承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二程.根据交通承载力的特点、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将城市交通承载力分为交通设施承载力和交通环境承载力,结合城市交通现状构建了交通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将其与模糊一致矩阵的主观赋权法相结合,提出基于组合权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组合评价方法比单一评价方法更符合城市交通承载力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015) 河南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B110024) 郑州市科技局重点研究项目(20141374)
【分类号】:U12;TU984.19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造成这一系列何楲的根本原因是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而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供给有限,导致交通负荷过重,甚至超过城市交通承载力.城市交通承载力作为承载力的一个专门研究方向,其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志硕,申金升,魏宏业,张智文;交通环境承载力动态离散计算方法及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2 詹歆晔;郁亚娟;郭怀成;王真;刘永;周丰;;特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3 王乾;雷黎;;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交通环境承载力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7期
4 高桂凤;武红丽;张生瑞;;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姚敏;;一种实用的模糊层次分析法[J];软科学;1990年01期
6 刘志硕,申金升,张智文,魏宏业;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交通容量的确定方法及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卫民;董淑喜;吴立荣;姜言泉;翟文琦;;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海上施工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5期
2 康宁;人防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综合评价问题[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3 王真;郭怀成;;环境可持续交通管理的概念、内涵与研究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潭峰;陈小鸿;吴娇蓉;陈非;;世博会期间上海交通环境承载力调控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5 肖裕民;;城市交通满意度定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冯芬玲;魏天娇;;基于循环经济的长株潭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3期
7 杨亮;吕耀;郑华玉;;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8 高晓路;季珏;张文忠;;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评价[J];地理科学;2009年06期
9 吕斌;;承载力分析与生态城市[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年03期
10 唐万鹏;刘学全;崔鸿侠;章建斌;涂光新;;丹江口库区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景慧;李喜成;;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在审批建设项目中的应用[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尹东;;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山区大农业发展决策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峰;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2 李俊;人性化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杜国柱;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评估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赵红泽;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付鑫;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张与交通承载系统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张石磊;基于正分析模型修正的桥梁安全评定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朱克毓;模糊AHP的无效性与基于几何加权的AHP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兆磊;物流枢纽系统演化与承载能力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玉茜;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客运交通模式选择与交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仲爱兵;干线公路建设与城市承载力关联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强;煤矿企业EAM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冷;基于Vague集的层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鑫;城市更新项目交通承载力评估[D];长安大学;2011年
6 孙红星;邯郸城市电网改造方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7 崔世华;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覃柏英;FAHP的标度系统与排序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韦蔚;南京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环境承载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杨日辉;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立文,谭家美;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张妍,尚金城,姜建祥;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环境规划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1年04期
3 傅立新,郝吉明,何东全,贺克斌;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4 胡京南,郝吉明,傅立新,吴烨,王志石,邓宇华;机动车排放车载实验及模型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5 黄成;陈长虹;景启国;潘汉生;王海鲲;李莉;黄海英;赵静;戴懿;王少俊;蔺宏轶;Matthew Barth;Richard Nikkila;;重型柴油车车载排放实测与加载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11期
6 卫振林,申金升,徐一飞;交通环境容量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探讨[J];经济地理;1997年01期
7 王春生;一种科学、实用、有效的城市路网交通容量计算方法[J];基建优化;1999年01期
8 阳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测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1期
9 陈红岩,胡非,曾庆存,陈家宜;大气环境污染优化控制的实际问题[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2期
10 郝吉明,吴烨,傅立新,何东全,贺克斌;中国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继夏;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与环境交通容量计算模式和因子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燕;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胜品,孔建益;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及规划[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何玉宏;浅谈中国城市交通问题——轿车进入家庭的制约因素[J];江苏交通;2002年09期
3 何玉宏;城市交通问题的社会性与生态性[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3期
4 朱盛镭;漫话香港城市交通[J];上海汽车;2002年02期
5 朱盛镭;漫话香港城市交通[J];汽车与配件;2002年11期
6 葛亮,王炜,邓卫,蒋大治;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3年12期
7 卞百平;抓住机遇 奋发有为 推进上海城市交通跨越式发展[J];交通与运输;2003年05期
8 黎林烽;破解城市交通难题[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3期
9 李京文;城市交通必须顺应社会经济的变革[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于一凡;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简析法国巴黎大区交通策略的发展与变迁[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政;;城市交通问题刍议[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静芳;桑景舜;孟繁强;;气象条件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分析[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3 ;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设备国产化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陆化普;;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A];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第二次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R壷窘,
本文编号:124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4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