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半刚性基层冲刷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半刚性基层冲刷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散元 半刚性基层 DEM-CFD 冲刷性能 力学特性
【摘要】: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冲刷能力不足会引起基层承载能力不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半刚性基层冲刷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冲刷破坏过程的描述及一些定性的宏观理论分析,研究手段主要是室内试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半刚性基层冲刷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重构了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试验模型,并通过离散单元法与计算流体力学耦合法(DEM-CFD)对半刚性基层材料进行了冲刷模拟。基于DEM,通过PFC2D软件对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三种结构类型(骨架密实、骨架空隙、悬浮密实)进行重构,建立其可视化离散元模型。通过FISH语言编写程序,追踪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从而模拟半刚性基层的无侧限抗压试验。通过调整模型的细观参数,使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一致,并得到三种结构类型的细观参数。对加载过程中三种结构类型的内部受力进行分析,悬浮密实结构内部受压较为均匀,内部各处竖向应力离散性较小。对加载过程中三种结构类型的接触力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骨架空隙结构中处于强力链之中的集料颗粒最多,骨架效应最明显。采用PFC2d中Optional Features的FIXED COARSE-GRID FLUID SCHEME模块,建立了骨架密实结构和悬浮密实结构的DEM-CFD冲刷模型,提出采用冲刷前后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进行评价。本文引入流体域,采用PFC2d软件中incorporation of fluid coupling in PFC2d模块,对路面结构中基层的冲刷进行模拟。在板隙下方设置测量圆,对冲刷过程中测量圆内的空隙率和颗粒的配位数进行测量,通过空隙率和颗粒配位数的变化对三种结构的抗冲刷能力进行评价。模拟结果表明,骨架空隙结构的抗冲刷性能最好,悬浮密实结构的抗冲刷性能最差。本文建立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细观力学冲刷模型,数值模拟半刚性基层的冲刷演化过程,从细观力学角度探讨其力学响应和损伤机制。研究成果对提高基层耐久性、延长道路结构寿命及完善路面设计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贺;;浅析半刚性基层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8期
2 谭文学;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裂缝分析[J];云南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3 周援衡,邓筱鹏,宋海良;半刚性基层沥青铺面结构在集装箱码头中的应用探讨[J];水运工程;2001年06期
4 郑毅,付莉;半刚性基层施工的试验控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5 武玉华,贾月坤,仲华惟;半刚性基层裂缝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6 光同文;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海波,关彦忠;矸石灰(电厂废渣)在公路半刚性基层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10期
8 肖秋生;半刚性基层施工变异性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1期
9 张宏刚,崔长宇,刘长辉;半刚性基层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到的技术问题[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7期
10 张博,包龙生,于玲,贺小项,周蓝玉;半刚性基层的非线性特性[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民;;控制半刚性基层裂缝的探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2 孙庆峰;宋会刚;;半刚性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莫远春;高兆东;;抗裂贴在半刚性基层裂缝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4 陈义红;邓筱鹏;;半刚性基层沥青铺面结构在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港区道路中的应用[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5 孙辽锡;;浅谈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孟书涛;;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几个措施[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永军;;路面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建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8 刘金玉;;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病害特点及维修途径[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姜慧辉;;国外防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微裂技术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赖正聪;王时越;杨锡阶;刘国寿;;玻纤格栅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曲极限载荷及其不确定度评定[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宏君;基于路用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抗裂评价与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李海滨;基于半刚性基层适应性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武建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田林;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裂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红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综合抗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铁伟;半刚性基层强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朱蛟;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水损坏机理与结构层疲劳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周锫;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破坏机理与高温车辙变形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孙文凯;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异步连续摊铺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广强;超纤维提高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洁;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性能及施工工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胡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预防性补强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8 李泽;考虑季节温度的半刚性基层施工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泽生;旧路半刚性基层性能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王晓英;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1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6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