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岭隧道高压突水机理与预测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相岭隧道高压突水机理与预测分析
【摘要】:深埋长大高水压隧道涌突水潜在的危险部位往往位于隧道经过的断层及其影响带内,对断层处高压突水预测已经成为隧道及其它地下工程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分析隧址区围岩储水空间、导水通道条件、涌水量、水头分布及水力梯度,对各断层高压突水危险性作出初步评价,在考虑隧道突水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突水机制(或模式)将高压突水划分为直涌型突水模式、冲蚀型突水模式及破裂型突水模式。进而分别讨论各种突水模式在大相岭隧道穿越各断层处的基本条件和突水可能性,对其高压突水危险性作出综合预测。
【作者单位】: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61)
【分类号】:U457.2
【正文快照】: 随着各种地下工程建设的大、长、深发展趋势,大型涌突水地质灾害逐渐成为制约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岩石力学、岩体水力学、水文地质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1-3]。对于深埋长大地下工程而言,常常具备形成高水头的埋深条件以及较大面积的地下水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友;傅鹤林;李亮;郭明香;;某水下隧道施工突涌水与塌方的风险评价[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2 王腾飞;;水下浅埋小间距软岩隧道孔隙水压力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张新兵;张聚文;傅鹤林;;水下隧道涌水量分析与合理安全覆岩厚度的确定[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陈湘桂;牛建东;陈亮晶;;库水位上升条件下滑坡体的渗流场及稳定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王李管;赵书刚;刘晓明;;大水矿山地下水水害致灾预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6 刘洋;张幼振;;浅埋煤层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媛;陆宇光;倪小东;李冬田;;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突水与突泥的机理研究[J];水利学报;2011年05期
8 李利平;李术才;陈军;李景龙;许振浩;石少帅;;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9 李宗利,张宏朝,任青文,王亚红;岩石裂纹水力劈裂分析与临界水压计算[J];岩土力学;2005年08期
10 殷黎明,杨春和,罗超文,王贵宾;高压压水试验在深钻孔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5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成武;大相岭隧道典型地段水文地质模型及其涌水量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任勇;泥巴山隧道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涌水量预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曾燕鹏;大相岭隧道断层地段地下水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李夕兵;;单轴荷载下饱水岩石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的细观力学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2年04期
2 汪魁;赵明阶;;岩石压剪裂纹水力劈裂分析及裂纹面方向计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新兵;张聚文;傅鹤林;;水下隧道涌水量分析与合理安全覆岩厚度的确定[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刘新颖;曹平;刘涛影;梅慧浩;宁果果;;不衬砌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5 李清波;闫长斌;;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划分及其渗透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6 魏来;唐红梅;;岩质边坡结构面的水力劈裂效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熊长林;徐晓星;高应荣;舒良树;;江西井冈山鹅岭隧道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涌水量预测[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8 陆传波;;长大深埋铁路隧道施工中难点问题及控制对策浅析[J];工程与建设;2013年02期
9 黄小城;陈秋南;阳跃朋;张志敏;;可拓理论对复杂条件下岩溶隧道的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10 袁鹏;赵明阶;汪魁;强跃;;基于断裂理论的深埋围岩洞室水力劈裂机理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宗利;王亚红;;洞周岩体内裂纹水力劈裂临界水压分析计算[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傅旭东;魏宁;;高水头下岩体渗透特性及数值模拟[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李利平;李术才;;深埋硬岩隧道特大体量岩溶水体突出的灾变机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黄小城;陈秋南;阳跃朋;张志敏;;可拓理论对复杂条件下岩溶隧道的风险评估[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戡;裂隙岩体中隧道注浆加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3 罗恒;注浆理论研究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4 潘鹏志;岩石破裂过程及其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赵志刚;煤与瓦斯突出的耦合灾变机制及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永胜;海底隧道钻爆开挖围岩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莫阳春;高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国斌;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春晓;水下隧道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董海宝;非可溶岩隧道涌突水量及危险性预测评价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秦强;深埋岩体裂隙渗流-变形耦合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4 何迪;地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坝踵裂缝内水压变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程;高压水工隧道渗透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曹茜;岩溶隧道与溶洞的安全距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孙政;高压压水试验在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8 任勇;泥巴山隧道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涌水量预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曾燕鹏;大相岭隧道断层地段地下水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吴伟;担水沟煤矿F_1 断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意义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仵彦卿;地下水与地质灾害[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周红波;何锡兴;蒋建军;蔡来炳;;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风险识别与应对[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彭铭;黄宏伟;胡群芳;黄栩;;基于盾构隧道施工监测的动态风险数据库开发[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5 王晶;王鹏飞;谭跃虎;;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6 邓中策,蔡永恩,王成绪;煤层开挖过程中底板突水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及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7 丁尧;李天斌;李永江;范大波;;达陕高速某隧道塌方机制与数值模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许模,黄润秋;岩体渗透特性的渗透张量分析在某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张美静;万力;王芳;王旭升;胡伏生;;隔水边界附近围岩渗透性变化时隧道涌水的渗流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10 李昌友;傅鹤林;李亮;郭明香;;某水下隧道施工突涌水与塌方的风险评价[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坛华;基于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的裂隙网络水力研究及隧道涌水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美静;基岩含水层水平井流的若干问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陈得敢;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初始地应力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魏成武;大相岭隧道典型地段水文地质模型及其涌水量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谭鑫;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水下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立华;;河南省平禹一矿井田二1煤层突水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1年05期
2 梁燕,谭周地,,李广杰;弱胶结砂层突水、涌砂模拟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李利平;李术才;崔金声;;岩溶突水治理浆材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4 李翠平;李仲学;郑瑶瑕;李鑫;侯定勇;周耀东;;地下矿突水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模型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贾疏源;姜云;张广洋;;华蓥山隧道暴雨涌突水及其对隧道的影响[J];西南公路;1998年03期
6 许江涛;刘超;文广超;;平煤十三矿防治水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11期
7 张志群;;矿井水源突水判别法中的非线性分析法[J];科技创业家;2014年07期
8 张渊;开采矿压对底板的损伤破坏及其对突水的诱发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杨天鸿;唐春安;谭志宏;朱万成;冯启言;;岩体破坏突水模型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慧娟;;济源煤矿任庄井副(斜)井突水点注浆堵水工程[J];山西建筑;2006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民强;刘显云;;东滩煤矿3煤顶板突水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薛国标;;桑树坪煤矿淹井事故井下突水点及过水通道的探查[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时战峰;赵星海;张惠军;王济洲;;黄陵一号煤矿特大突水物探测量及原因分析[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儒斌;张文广;;突水点与小型断裂构造的对比分析[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陈松林;王锐;赵承勇;;河南省矿坑突水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齐蓬勃;周辉;刘志海;;一次突水成功治理案例[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7 郭启文;陈晓国;王全营;张秋成;;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陈晓国;;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9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10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付自力;曾建;;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兵建;总公司大地特勘分公司骆驼山突水治理结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2 王代华;古汉山矿疏堵结合治“水龙”[N];焦作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正民;矿井水患早知道[N];中国煤炭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符辉;矿井突水及避灾仿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5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亮;大采深煤层底板特大突水治理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2 魏红霞;煤矿井下多参数突水信息的动态评价方法及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悦;四川省华蓥山矿区龙滩煤矿岩溶突水特征与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冯现大;井巷围岩破断突水模型试验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晓明;铧子石膏矿井筒突水综合治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刘志军;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锋;济钢张马屯铁矿大帷幕突水监测及应力场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8 吴川;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田洪胜;双含水层夹煤层突水危险性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婷;许厂煤矿突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5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7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