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功互换定理研究土质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

发布时间:2017-12-13 22:21

  本文关键词:功互换定理研究土质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


  更多相关文章: 土质隧道 地面沉降 弹塑性功互换定理 地层损失率


【摘要】:介绍基于功互换定理计算土质隧道开挖引起地面沉降的弹塑性方法。首先构建浅埋圆形隧道两组具有独立受力状态的计算模型,并分别给出两组弹性和弹塑性状态下应力、应变和位移解析,然后利用由虚功原理推导的弹塑性Maxwell-Betti功互换定理建立该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损失率VL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将其引入Peck公式即可得到相应地面沉降的表达式。将该方法与Sagaseta法等4种方法对某土质隧道理想化模型进行地面沉降预测的比较分析,及在4个隧道工程实例的应用发现:其与Sagaseta等其他方法一样可应用于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考虑围岩塑性变形的地面沉降结果比基于弹性分析的Sagaseta法和Verrijt-Booker法偏大;该方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监测沉降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反映开挖围岩弹塑性变形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在工程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围岩土质较硬且分布均匀的浅埋隧道。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53-03) 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09JS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208)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4M562524XB)
【分类号】:U456.3;P642.26
【正文快照】: 引言如今各大城市大力兴建地铁缓解日趋紧张的交 通压力。虽然地铁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但是我们又必须面对地铁隧道开挖对周围道路、建筑及毗邻的市政管网等结构稳定性的巨大影响。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可能使相邻道路发生塌陷[1],使周围的管线承受过大的附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建华;;Betti功互换定理的推广及应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2 张忠苗;林存刚;吴世明;刘冠水;王承山;谢文斌;;过江盾构隧道穿越大堤的地层沉降分析及控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杨敏;黄炬;孙庆;刘侃;曾英俊;;黏土中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地表以下土体长期沉降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彪,张子新;京珠高速公路石门坳隧道施工初探[J];地下空间;2001年01期

2 吴波,高波;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稳定性粘弹性分析及应用[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3 毕继红,丛蓉;各种形状洞室的围岩压力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4 贾金刚;蒋美蓉;金丰年;吴畏;周健南;;引水隧洞施工及运营过程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5 蔡晓鸿;蔡勇斌;蔡勇平;甘晓荣;孙富学;;二向不等围压和内压作用下椭圆形洞室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杨有海;王长虹;;考虑时空效应的隧道工程黏弹性位移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解福奇;朱合华;朱道建;赵艳鹏;;地铁施工对地下结构物耐久性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8 向钰周;郑颖人;王成;王永甫;邱成渝;;浅埋土体隧洞松散压力计算方法的探讨——隧道稳定性分析讲座之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周嘉宾;张小旺;侯腾飞;;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初期支护变形分析与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10 乔春生,张清;岩石节理非线性变形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训国;杨庆;栾茂田;;隧道围岩中全长注浆岩石锚杆的应力分布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金山;卢文波;;非轴对称荷载下圆形隧洞围岩弹塑性分析解析解[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唢;赵明阶;蒋树屏;林志;;基于渐进性破坏理论的隧道围岩压力预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种建涛;;煤矿马头门稳定性有限元分析[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宫守才;;煤帮塑性区弹塑性位移解[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王R,

本文编号:1286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86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