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石板山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评价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7:03

  本文关键词:石板山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评价技术研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 地下水环境 相互作用 评价技术


【摘要】: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科学评价一直是隧道工程界难以回避又备受困扰的技术难题之一。以石太客运专线石板山隧道为工程背景,考虑自然环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和运营因素5类评价指标,针对施工期隧道对地下水环境作用、运营期隧道对地下水环境作用、运营期地下水对隧道结构作用及限量排放必要性4个评价目标,建立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预测与控制分项评价的百分制评价体系。对石板山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工程措施,以减小二者相互作用负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水环境。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2012BAG05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378321)
【分类号】:U452.11
【正文快照】: 引言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的出台突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紧迫性。地下水特殊的赋存条件及运动规律导致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造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中较薄弱的环节[2]。如何对隧道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一直是隧道工程界难以回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龚星;陈植华;孙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年02期

2 刘建;刘丹;;岩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研究——以铜锣山隧道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3 杨建元;饶猛;何桂凤;房云峰;董贵明;;杭州紫之隧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3年05期

4 刘建;刘丹;宋凯;;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排水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建;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志春;裂隙岩体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刘丹;;铜锣山隧道涌水对降水的响应特征研究[J];工程勘察;2010年02期

2 王志刚;付登伟;苏秋克;;数值模拟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24期

3 张东生;刘志涛;杨建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探讨[J];工业设计;2015年08期

4 雷崇方;;岩溶区采矿抽排地下水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年07期

5 吴晓华;王朋;邓启勇;;某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25期

6 任改娟;胡春雷;齐海云;回广荣;;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刘婷;肖长来;王雅男;陈昌亮;赵琳琳;;基于解析法预测地下水溶质运移的研究[J];节水灌溉;2015年02期

8 郑文棠;程小久;;我国低中放废物处置相关问题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4年01期

9 王艳;何宝石;;燃煤电厂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J];南方能源建设;2014年01期

10 问国强;;基于指标规范变换TOPSIS法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春;;李家砭铁矿菜子沟及选厂地下水环境影响[A];陕西环境地质研究——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正君;脆弱生态区隧道群施工期地下水运移特征及环境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程盼;基于生态平衡的隧道地下水渗控方法及限排水标准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刘志春;裂隙岩体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赖明;叙岭关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左蔚;龙门山隧道对龙门山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龚睿;隧道工程建设对隔档式岩溶富水背斜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戴凯;平阳盖向斜岩溶储水构造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飞;天坪寨隧道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赵红梅;滇东高原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宋宪宗;电厂工程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颖;;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效应及其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7期

2 李鹏飞;张顶立;周烨;;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舒正平;周盛华;;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组合赋权法的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0年12期

4 贾殿和;李书章;宫桂花;何昆仑;吴海云;何耀;秦银河;;层次分析法用于军队离退休干部保健对象价值指标权重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长青;张一农;许万里;;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后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翁璧石;李小坤;龙广成;谢友均;;硫酸盐环境下铁路隧道结构衬砌混凝土病害调查及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张震;于天彪;梁宝珠;王宛山;;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供应商评价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8 王艳君;姜彤;刘波;;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9 缪林昌;王非;吕伟华;;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邓清海;马凤山;袁仁茂;李国庆;赵海军;;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地区水文地质研究及隧道开挖环境影响效应[J];第四纪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建;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宋晓晨;裂隙岩体渗流非连续介质数值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3 王坛华;基于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的裂隙网络水力研究及隧道涌水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8年

4 潘海泽;隧道工程地下水水害防治与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金凤;歌乐山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及环境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煌;歌乐山隧道施工弃渣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李耐霞;歌乐山隧道施工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崔萌;水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刘文剑;裂隙水对越岭隧道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邵国霞;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曾晓燕;岩溶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刘向远;岩溶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袁慧;高水压岩溶隧道衬砌水压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龚睿;隧道工程建设对隔档式岩溶富水背斜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东平;王凯军;李升;;黄河下游河南段地下水环境健康预警诊断[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3期

2 张光辉;略论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区的影响因素[J];地下水;1994年02期

3 刘兴月,邵海洲,王洪星;浅析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水[J];节能与环保;2002年08期

4 王俊有;山西地下水环境剖析[J];地下水;2002年03期

5 贺新春,邵东国,陈南祥,刘卫林;几种评价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方法之比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3期

6 贺新春,邵东国,陈南祥;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分区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7 郑志宏;魏明华;;地下水环境修复评价及预测研究的重要意义[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12期

8 曹剑峰;李升;姜纪沂;冶雪艳;曹东平;苏玛莱;;黄河河南悬河段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J];人民黄河;2007年12期

9 董华;张发旺;程彦培;黄志兴;倪增石;高昀;;论地下水环境系统内涵及其编图[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10 邱志勇;苏学云;;试论地下水环境治理[J];地下水;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二平;;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从仁;杨艳华;;云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环境问题[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发旺;;典型矿区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其对矿业城市发展影响预测[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4 李绍飞;冯平;李建柱;;海河流域地下水环境状况的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李闽;;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探讨[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厉福荣;;关注我国地下水环境问题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骏业;;采矿条件下地下水环境效应及水资源保护利用初期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8 ;关于设置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环境监测孔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9 董华;张发旺;程彦培;黄志兴;倪增石;高昀;;论地下水环境系统内涵及其编图[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张秋霞;周建伟;吴艳飞;;山东淄博洪山-寨里矿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效应[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6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刘艳飞;地下水环境健康:健康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段海明;确保首都地下水环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钟鹤萱;我国将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N];中国水利报;2011年

4 本刊评论;行动,为了健康的水循环[N];中国水利报;2010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张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 蒲俊兵;西南地区: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 供水安全谁来保证?[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黄婷婷;地上项目要不要考虑地下?[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夏s,

本文编号:1329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29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