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采用拟静力法的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6 09:12

  本文关键词:采用拟静力法的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分析 出处:《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 稳定性 静荷载 动荷载 等效拟静力法


【摘要】:三维情况下,桶体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三维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有限元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动力作用下桶体结构位移与目前静力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分析提出等效拟静力法,通过与动力作用后相等的孔压等效成与之对应的静荷载,然后计算桶体位移。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出桶体前端底部土体孔压与静荷载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出此处土体孔压与动荷载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静荷载与动荷载之间的关系。经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结果证明所提的等效拟静力法比较合理。在模拟与分析原型桶体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尺度及不同荷载作用点高度时,桶体前端底部土体孔压与静荷载之间的近似直线关系。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U656.2
【正文快照】: 随着传统防波堤结构在大型、新型港口建设中的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开始应用于港口防波堤工程中。沉入较深土层的这种新型桶式结构,无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靠桶体自重、桶壁、桶底与其外侧土体的协同工作来抵抗外力,也就是通过土体的嵌固作用来维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庆来;栾茂田;杨庆;齐剑峰;;考虑循环软化效应的软基上深埋大圆筒结构承载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孙曦源;栾茂田;唐小微;;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单桶形基础水平承载特性有限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复合加载模式下桶形基础破坏包络面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4 李武;陈u&;程泽坤;蔡正银;;水平荷载作用下桶式基础结构稳定性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2年05期

5 蒋敏敏;蔡正银;肖昭然;;箱筒型基础防波堤基础筒土压力数值模拟研究[J];水运工程;2012年03期

6 陈福全,杨敏;大直径圆筒结构码头性状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7 肖忠;王元战;及春宁;李元音;谢善文;;筒型基础防波堤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8 王元战;肖忠;李元音;谢善文;;筒型基础防波堤土压力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王刚;陈杨;张建民;;大圆筒结构倾覆稳定分析的有限元法[J];岩土力学;2006年02期

10 王元战;肖忠;迟丽华;谢善文;李元音;;筒型基础防波堤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乾;何山;吴发红;戴龙洋;仲跃;;弱挤土效应桩的设计与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李小江,杨成斌;Rankine土压力理论的改进算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谷云峰,王国体,俞竞伟;盐渍土的基本特性及其工程治理[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4 蒋锋平;蒋震海;;基坑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分析及邻近建筑保护措施[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5 叶观宝,徐超;沉管灌注桩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6 陶长生;廖少明;;软土地基中沉桩挤土应力场计算公式的修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7 景常荣;;斜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统一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8 何慧斌;孙晓立;;使用荷载传递法分析抗拔桩的位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9 杨海鸣;杨龙才;王炳龙;;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效果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0 郑永来;王金龙;;轨道交通上方大面积基坑开挖三维问题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光军;徐传亮;;主裙楼-体房屋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合理算法[A];济大学术论丛土木工程2005专辑[C];2005年

2 光军;徐传亮;;主裙楼一体房屋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合理算法[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周健;苏燕;;环境岩土工程进展与展望[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李相然;姚志祥;王旭东;;环境岩土工程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王育兴;孙钧;;打桩施工对周围土性及孔隙水压力的影响[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曹丽文;连秀艳;洪雷;王勇;杨志刚;;金属离子污染土土工性质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汉龙;杨贵;;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8 李建高;王长虹;;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邢朝阳;;有关桩若干问题探讨[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振;吸力锚锚泊系统安装与服役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郭超;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变形协调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4 梅国雄;固结有限层理论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2年

5 武文华;非饱和土中热—水力—力学—传质耦合过程模拟及土壤环境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罗春泳;粘土的环境土工特性及垃圾填埋场衬垫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韩建刚;小波有限元理论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刘泽佳;多孔介质中化学—热—水力—力学耦合分析与混合元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秦华伟;海底表层样品低扰动取样原理及保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军伟;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及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许哲;大圆筒内填土压力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志专;静压开口管桩沉桩挤土效应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海明;昆明城市环境下附加应力场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明明;岸边土体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艳鸽;吉林省西部盐渍土的水—热—物质迁移转化及其冻胀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智德;搭板设计参数优化解决桥头跳车的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列列;三维外凸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及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1年

9 马豪豪;公路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王仙丽;地下油类污染区探地雷达(GPR)探测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庆来;栾茂田;杨庆;齐剑峰;;考虑循环软化效应的软基上深埋大圆筒结构承载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孙曦源;栾茂田;唐小微;;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单桶形基础水平承载特性有限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周锡y=,王晖,韩桂军;大直径薄壳圆筒结构的设计与计算(续)[J];港工技术;1995年03期

4 万国才;大圆筒码头设计简介[J];港工技术;1999年01期

5 王世水,唐云,刘海笑;波浪作用下沉入式大圆筒结构与海床土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J];港工技术;2004年03期

6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复合加载模式下桶形基础破坏包络面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7 吴凤亮;李伟;;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结构的沉降量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年04期

8 王元战,王琳,黄长虹;沉入式大圆筒防波堤稳定性计算方法[J];中国港湾建设;2003年05期

9 范期锦,李乃扬;长江口二期工程北导堤局部破坏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港湾建设;2004年02期

10 王多垠;吴友仁;周世良;;高大扶壁式挡土墙墙后土压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页开;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义聪;肖启华;聂影;薛尚铃;陈林杰;;基于拟静力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郭诚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结构设计及其拟静力法的抗震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5期

3 曹千红;伍岳;李耀;邓永华;;基于拟静力法分析库水变化条件下地震荷载对某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张玉敏;杨继华;崔臻;朱泽奇;;基于拟静力法的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王成华;王淦;;等效拟静力法估算强夯加固深度的改进[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6 吴忠怀,吴武胜,龚晓南;强夯置换深度估算的拟静力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程国伟;赵雪胜;李玲;;基于拟静力法的加筋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8 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刘杰;李建林;张玉灯;屈建军;李剑武;李映霞;;基于拟静力法的大岗山坝肩边坡地震工况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10 吕擎峰,殷宗泽,王叔华,姬凤玲;拟静力法边坡稳定分析的改进[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阎红梅;李效泉;张群波;;黄河小浪底工程进水塔拟静力法稳定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本文编号:133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3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