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拟静力分量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7 04:10

  本文关键词:拟静力分量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列车-轨道-桥梁系统 地震响应 拟静力分量 大质量法 相对运动法


【摘要】:为探讨结构拟静力分量对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考虑路基和桥梁地震力边界条件,分别采用相对运动法和大质量法,在相对坐标系和绝对坐标系下处理地震力边界条件,建立了不同坐标系下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响应分析模型.以跨度48 m+5×80 m+48 m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例,分析了结构单向和三向拟静力分量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横向拟静力分量将显著增大桥梁横向位移、钢轨横向位移、列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而纵向、竖向拟静力分量的影响甚微;同时考虑结构的三向拟静力分量时,列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显著增大,且其相对误差随列车速度提高而增大,最大达30.5%和22.2%.因此,不考虑结构拟静力分量在列车速度较高时将严重低估车辆的动力响应,对桥上列车的行车安全性造成误判.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quasi static components on the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e earthquake effect on train running safety, considering the subgrade and bridge seismic force boundary conditions, using the relative motion method and large mass method, seismic force boundary conditions in relative coordinates and absolute coordinates,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coordinates the train track bridge system in earthquake. With a span of 48 m+5 * 80 m+48 m rigid continuous beam bridge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one-way and three pseudo static component of the train track bridge system seismic respon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transverse quasi-static components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bridge rail,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derailment coefficient and reduction rate of wheel load, and the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quasi static components have little effect;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hree component quasi static, train derailment coefficient and wheel load reduction Loading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relative error as the train speed increases, the maximum of 30.5% 22.2%. and therefor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e of pseudo dynamic static component in high speed train will seriously underestimate the response of a vehicle, the traffic safety of train on bridge caused by misjudgmen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29,51308470)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036301)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11A103)
【分类号】:U442.55
【正文快照】: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全球大陆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地震除引起桥梁结构本身破坏外,对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如在日本新o_地震中就曾发生过运行于高架桥上的新干线列车脱轨的事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艳;夏禾;郭薇薇;;斜拉桥在地震与列车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01期

2 李小珍;雷虎军;;基于多点激励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行波效应分析[J];桥梁建设;2012年06期

3 王少林;翟婉明;;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线路-桥梁系统动力响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熊建珍;高芒芒;俞翰斌;;天兴洲长江大桥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5期

5 邓子铭;郭向荣;张志勇;;地震作用对钢桁梁桥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雷虎军;李小珍;;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超;张亚辉;林家浩;;考虑行波效应的车桥系统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4期

2 李小珍;张黎明;张洁;;公路桥梁与车辆耦合振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程力学;2008年03期

3 彭荣华;王柳;郭向荣;;横向地震激励下的悬索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王开云;王少林;杨久川;王慎;;地震环境下铁路轮轨动态安全性能及脱轨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6期

5 张永亮;徐家林;孙建飞;;京沪高速铁路沧德特大桥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桥梁;2013年06期

6 欧阳光;谈博升;;大跨度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7 彭华;朱柏铖;蔡小培;侯博文;;强侧风下高架桥上轨道列车的安全运行[J];都市快轨交通;2014年01期

8 王璞;高亮;赵磊;曲村;;路基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限位凹槽设置方式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2期

9 杨娥;廖利伟;;冲击压路机破裂稳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效应分析[J];中外公路;2014年02期

10 张剑;王辉;王玉艳;金学松;;轮对等效锥度与车辆动态特性关系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杜宪亭;强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桥梁空间动力效应及列车运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晋智斌;车—线—桥耦合系统及车—桥随机振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吴再新;大跨度组合体系箱梁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林玉森;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陈向东;轻轨车辆与斜拉桥动态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张志超;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和地震响应的随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嵘;高速铁路车辆—道岔—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崔圣爱;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车桥耦合振动精细化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涛;高速公路桥梁交通荷载调查分析及仿真模拟[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榕峰;公路桥梁车桥耦合主要影响因素仿真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吴成;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车—线—桥空间耦合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黎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钟顺;斜拉桥面结构与车辆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强;斜拉桥的风致振动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宋子威;轻轨列车通过高架桥梁引起的周围土体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亚X;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车桥耦合振动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08年

8 陈姣;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周新平;基于有限元的弯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申昊;八七型下承式铁路应急抢修钢桁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吉涛;杨庆山;;地震波基线漂移的处理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阎贵平,夏禾,陈英俊;铁路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3 于海英;江汶乡;解全才;杨永强;程翔;杨剑;;近场数字强震仪记录误差分析与零线校正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4 周雍年,,章文波,于海英;数字强震仪记录的长周期误差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5 徐艳;George C Lee;;Traveling wave effe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steel arch bridge subjected to near fault ground mot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7年03期

6 潘强;方诗圣;程晓东;;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的行波效应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楠,夏禾;铁路桥梁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3期

8 韩艳;夏禾;郭薇薇;;斜拉桥在地震与列车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01期

9 周国良;李小军;刘必灯;彭小波;迟明杰;;大刚度法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误差分析与改进[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10 全伟;;大跨曲线与直线刚构桥水平双向多点地震反应分析对比[J];世界桥梁;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成标;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创第,陈俊忠;基础平动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解析解[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孙诗文;杜元增;;单双层球面网壳结构多点随机地震响应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揭志羽;卫星;李亚东;顾颖;;不同设计参数下刚构-连续组合曲线梁桥地震响应敏感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贺民;刘聪隆;;晃动分量对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陈鑫;李爱群;张志强;;某大型复杂结构地震响应与控制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胡贺;;随机结构与确定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的比较[J];科技与企业;2011年16期

7 宋金峰,何玉敖;中央电视塔结构模型的空间地震响应与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8 陈启飞;李爱群;王浩;李建慧;;淮安大桥主桥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5期

9 刘鹏;郑凯锋;杨雷;吴臻旺;;考虑梁体—挡块碰撞效应的桥梁地震响应数值计算[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10 程桂胜;降低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控制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俊文;赵章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地震响应和减震分析[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2 罗列;陈水生;;隔震桥墩梁柔度对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杜元增;魏德敏;;周边双层中部单层球面网壳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马千里;程光煜;叶列平;陆新征;;屈服后刚度对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千里;程光煜;叶列平;陆新征;;屈服后刚度对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涛;魏泳涛;于建华;;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薛素铎;潘云;;地震输入空间变化效应对大跨度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韩青;赵凯红;张毅刚;;预应力拱架结构多维地震响应的动力时程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鸿儒;陈英俊;;桩-土-结构系统的随机地震响应[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10 孙卓;阎贵平;;高速铁路刚构式高架桥延性地震响应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江洋;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刘振宇;深水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贞新;基于推倒分析法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蒋东旗;远场地震作用下桩基的横向地震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闫晓宇;多点激励下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响应振动台阵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樊珂;大跨度结构多维多点地震响应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7 杨孟刚;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度桥梁上的减震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杨颜志;土体-复杂结构耦合系统地震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霞;地震动空间变化对大跨度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坤;高墩桥梁地震响应计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吕朝坤;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ITMD控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丁锦铭;基础埋置对核电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蒋林珊;缆索对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阶段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6 徐军;超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7 彭志丰;非线性结构—设备耦合体系地震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史建朋;横撑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9 刘惠;深水斜拉桥地震响应数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帅海乐;垃圾填埋场的地震响应特性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40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40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