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明挖隧道上跨运营轨道隧道施工安全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02:02

  本文关键词:明挖隧道上跨运营轨道隧道施工安全影响研究 出处:《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明挖隧道 轨道隧道 安全 变形


【摘要】:重庆市机场立交改造工程中的A匝道是一条重要的匝道,其顶部紧接机场高速路面结构,底板下部为轨道三号线区间隧道,两者间围岩净距不足3 m。区间隧道与机场高速路为上下平行关系,A匝道与它们呈75°左右夹角。为了评价A匝道明挖隧道施工对轨道交通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A匝道采用了筏板基础和桩基础两种基础形式进行了比选,采用ANSYS软件对A匝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基础结构型式对轨道隧道的影响基本相同,同时,A匝道施工对轨道隧道结构及轨道梁的影响也很小,不会影响其安全运营。
[Abstract]:The A ramp in Chongqing Airport Interchange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ramp, the top of which is next to the airport highway pavement structure, and the bottom plate is the tunnel of track Line 3. The net distance of surrounding rock between them is less than 3 m.The interval tunnel is parallel to the airport highway. The angle between A ramp and them is about 75 掳.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 ramp open excavation tunnel construction on the safe operation of rail transit tunnel, two kinds of foundation forms, raft foundation and pile foundation, are compared and selecte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ramp A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kinds of infrastructure on the rail tunnel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A ramp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beam of track tunnel, and will not affect its safe operation.
【作者单位】: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5
【正文快照】: 1工程概况重庆市机场立交改造过程中,A匝道需上跨正运营的轨道3号线隧道,同时下穿机场快速路。区间隧道与机场高速路为上下平行关系,A匝道与它们呈75°左右夹角。轨道3号线隧道与A匝道隧道间围岩的最小净距不足3 m,而A匝道顶部即为机场快速路路面结构层,因此,A匝道洞纵向位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旭峰;王春苗;;乌鞘岭隧道F7断层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 刘俊;赖勇;刘德;;紧邻建筑物的浅埋隧道开挖施工方案仿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3 张献才;沈长松;黄景忠;;隧洞开挖应力重分布三维有限元模拟及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10期

4 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德鲁克-普拉格岩石强度准则的修正[J];水利学报;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薛勇;丁红岩;;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李砚波;冯智勇;戴自强;张敬;;混凝土夹芯承重墙板试验及理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司炳君;孙治国;谢永杰;;ANSYS软件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张鹏梁;程华;周凌;;钢筋混凝土圆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5 韩春秀;董羽蕙;;用ANSYS软件分析不同岩土工程问题的若干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6 范涛;丁南生;徐湘涛;;基于ANSYS的湿式外包钢加固梁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7 杨秀英;赵金城;王益超;;高温对管桁架节点承载力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8 王秀丽;夏培;;L形加劲板方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节点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9 何益斌;肖阿林;卢利平;黄频;;某工程水池池壁开裂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10 许书生;曾祥国;姚安林;王清远;陈华燕;赵师平;;小净距隧道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超锋;李晓;成国文;赫建明;;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的Bayes优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杨川福;曹均旺;张斌;;浅谈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双茁;沈洪波;;六武路隧道LED“绿色照明”设计[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4 何松林;徐亚丰;;T形钢骨混凝土柱单向偏心荷载作用的有限元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5 崔来奇;徐亚丰;;长细比对轴压T形钢管混凝土芯柱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6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振伟;傅钢;黄智强;;城市连拱隧道施工方案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娜;罗毅;;FRP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凤亮;谭凤安;孙金涛;;城市浅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10 薛云亮;林峰;李庶林;;岩石不同围压压缩试验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邬玉斌;地下结构偶然性内爆炸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韬;基于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光源亮度与能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2 高美奔;热—力作用下硬岩本构模型及其初步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谢居应;羊桥坝隧道溶洞治理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胡尔玺;高海拔地区公路定额测定与编制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秋南,张永兴,刘新荣,包太;连拱隧道的设计理论与动态施工力学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刘元雪;蒋树屏;赵尚毅;;浅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向安田;朱合华;丁文其;贾明辉;;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的力学响应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杨明举;隧道洞身浅埋偏压段处理方案浅析[J];公路;2005年02期

5 申玉生,赵玉光;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J];公路;2005年04期

6 高世军;张学民;;地形与地质构造偏压隧道结构受力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5期

7 张鲁渝,郑颖人,赵尚毅,时卫民;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精度研究[J];水利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剑,史世雍,周淑春;隧道围岩三轴压缩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2 菅玉奇,樊丽文;杭新景高速路设岭隧道右线塌方治理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3 ;信息[J];公路隧道;2006年01期

4 闫东;;隧道塌方分析及其整治[J];铁道建筑;2007年01期

5 李雷;张慧;张涛;;Q体系分类法在窝梁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6 张楠;王述红;王晓明;李飞;;含弱层围岩的隧道变形破坏过程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7 许建聪;;隧道围岩 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彭振宾;;隧道围岩温度场特性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9 程选生;郑颖人;田瑞瑞;;隧道围岩结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10 杨驰;;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可靠度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继伟;钟国;;韩家岭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陈剑杰;;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阳友奎;;应变软化地层中隧道围岩响应的解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松;祝家麟;;三维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隧道围岩[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黄伦海;;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之达;黄强;李耘宇;;联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与黏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健;王文忠;那云龙;;白茫雪山1号隧道工程地质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_5_7勇;李圫才;朱},

本文编号:1362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62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