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12:21

  本文关键词: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出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输入频率 动力p—y曲线 动力反应 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


【摘要】:针对上覆0.3m粘土层、下伏1.2m饱和砂层的可液化场地,采用2×2群桩-低承台-独柱墩结构,完成了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埋深增加,土体孔压、加速度和位移趋于减小,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土体孔压和加速度增大,土体位移则减小;桩的加速度和弯矩反应自下而上呈现增大趋势,桩的弯矩在承台处达到最大值,且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埋深的增加,桩上土反力和桩-土相对位移减小,土体模量增大;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土体模量及耗能变小。
[Abstract]:The overlying 0.3m clay layer, the underlying 1.2m saturated sand layer in liquefiable ground, using 2 * 2 low cap pile group - single column pier, completed in liquefiable ground bridge pile foundation dynamic response shaking table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pore pressure,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tends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put frequency, the pore pressure and acceleration increases, the displacement of soil is reduced; the acceleration and the bending moment of pile bottom increases, the pile bending moment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in the cap,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input frequenc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soil reaction on piles and pile - soil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decreases, soil modulu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input frequency, soil modulu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becomes small.

【作者单位】: 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10813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2012CB026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15009、50378031、50178027)资助
【分类号】:U442.55
【正文快照】: 引言震害调查显示,地震土体液化是导致桩基桥梁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我国桥梁事业蓬勃发展,实际工程中多采用群桩基,而我国地震分布广且多发,一般建桥地区多为极易液化的场地,故而地震中土体液化是否导致群桩基桥梁结构的破坏,便成为我国桥梁工程抗震中需要认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凌贤长,王东升;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2 景立平;姚运生;郑志华;;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3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王东升;;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独柱墩结构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4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可液化场地高承台群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芳文;薛成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动响应影响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武芳文;薛成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动响应影响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李雨润;袁晓铭;曹振中;;液化土中桩基础动力反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4 凌贤长;徐鹏举;于恩庆;唐亮;高霞;鹿庆蕊;;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5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王东升;高霞;;承台型式对可液化场地桥梁桩-柱墩地震响应影响振动台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1期

6 李雨润;魏星;梁艳;袁晓铭;;液化土-桩-承台结构横向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3期

7 凌贤长;唐亮;苏雷;徐鹏举;;中日规范中关于液化和侧向扩流场地桥梁桩基抗震设计考虑之比较[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8 郑新亮;王东升;唐亮;凌贤长;;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震害及其抗震研究概述[J];中外公路;2008年04期

9 柳春光;孙国帅;韩亮;冯娇;鄂永成;;桥梁桩墩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及其进展[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10 胡建新;张力;唐光武;魏春莉;;液化场地桩基抗震设计现状[J];世界桥梁;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宰金珉;庄海洋;陈国兴;;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徐鹏举;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地震反应分析与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汪强;基于振动台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系统构建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刘立平;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6 尹华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李雨润;液化土层中桩基横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朱志铎;粉土路基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武芳文;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佚;某公路桥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雪枫;可液化场地及桥梁桩基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罗宏川;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路堑边坡重力式挡墙破坏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勇强;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p-y曲线影响因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罗伟兵;土-结构相互作用混合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辛全明;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法参数敏感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苏雷;可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邹琼;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湖南大学;2011年

9 李立云;粉土液化试验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10 邱松;复杂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贤长,张克绪;在二维应力状态下地震触发砂土液化动应力条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2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黄炜,赵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3 楼梦麟,王文剑,朱彤,马恒春;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土层边界影响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4 凌贤长,王丽霞,周宏;地震触发砂土液化总应力判别法──以北京密云水库白河主坝震害为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5 吕西林,陈跃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相似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6 凌贤长,王东升;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7 景立平,崔杰,李立云,郑志华;粉土液化的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8 景立平,崔杰,李立云,郑志华;徐州市棠张镇饱和粉土液化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9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廖振鹏,黄孔亮,杨柏坡,袁一凡;暂态波透射边界[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吕西林;卢文胜;;不同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型等效设计方法[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2 王艳茹;苗崇刚;戴君武;;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简化方法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2期

3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苏雷;张效禹;张勇强;;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4 陈好平;张川;傅剑平;赖舒毓;刘梁松;白翔;毕琼;陈洪艳;;不规则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2年09期

5 李敏霞;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7年03期

6 叶献国,刘涛 ,徐勤 ,柳炳康;振动台三维模拟地震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7 程绍革,刘经伟,金祖懋,包正义;上海仙乐斯广场模型振动台试验[J];建筑科学;1998年05期

8 施卫星,徐磊;七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1999年03期

9 沈德建;吕西林;;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6年06期

10 李敏霞,杨泽群,陈建秋;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注胶修复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程绍革;齐娟;;两个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李凡;董宝;;广州粤财大厦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裘宗濂;来晋关;宝志雯;;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5 纪金豹;张士练;闫维明;马华;;悬吊煤斗结构减震理论与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6 邓振丹;姜忻良;韩阳;韩宁;;新天津图书馆模型振动台试验设计[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7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苏雷;张效禹;张勇强;;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8 朱旭东;吕西林;卢文胜;;证大喜玛拉雅酒店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王贵华;刘伟庆;丁勇;戴雅萍;;高层建筑箱形转换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于文;葛学礼;朱立新;李东彬;徐福泉;晋娟茹;;村镇两层空斗砖墙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秦娜;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首次大型振动台试验成功[N];甘肃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强;基于振动台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系统构建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2 石启印;高耸机场塔台结构风洞及振动台试验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3 崔伟清;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方法及动态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吴薪柳;桩—土—复杂结构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及桩—土相关参数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曲宏略;桩板式抗滑挡土墙的振动台试验和抗震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来进勇;造型振动台动态仿真与充填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海峰;振动台试验模型尺寸误差分析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范圣杰;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振动台试验二维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9年

4 朱春鹏;宽频大尺寸水下振动台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祺荣;复杂高层结构模型设计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德武;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动力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瑞霞;冗余驱动振动台的运动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侯瑞;振动台动力学建模和夹具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涂晓;新疆抗震安居工程砖木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邓振丹;复杂钢框架—支撑体系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4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64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