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多年冻土区分离式路基热干扰预防及处治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14:27

  本文关键词:多年冻土区分离式路基热干扰预防及处治措施研究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分离式路基 数值模拟 热干扰 多年冻土


【摘要】:为确定分离式路基相互间热干扰程度,并采用相应的工程处治方案,通过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方法将不同间距、含冰量工况下的分离式路基热干扰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以热干扰程度等级划分为基础,提出针对各等级热干扰的工程处治措施,并分别建立预估模型,对各种处治措施的长期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式路基间距大于5 m工况下,其相互间热干扰可忽略,间距3~5 m时热干扰开始加强,间距小于0 m时热干扰开始剧烈;通过对各种工况下处治措施应用效果的数值分析,所提出的处治措施可有效防止路基间的热干扰效应,并且长期作用效果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thermal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separated subgrade an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treatment scheme, the different spacing was calculat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thermal interference degree of separated subgra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c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grades: light, medium and heavy.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rmal interference, the engineering treatment measures for each grade thermal disturbance are put forward. The prediction model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long-term application effects of various treatment measur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separated subgrade is negligible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bgrade is more than 5 m. When the distance is 3 ~ 5 m, the thermal interference begins to strengthen, and when the distance is less than 0 m, the thermal interference begins to be intense. Through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measures under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the proposed treatment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thermal interference effect between the subgrade, and the long-term effect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12CB0261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G05B03)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0引言共和-结古公路是我国多年冻土区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为了适应地形地物,克服路段高差,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分离式路基通过。实践表明:分离式路基间距过小时,两分离路基相互之间会产生热干扰效应,一侧路基边坡及坡脚的吸热会严重影响另一侧路基的热量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双杰,黄晓明,陈建兵,章金钊;无动力热棒冷却冻土路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2 温智;盛煜;马巍;房建宏;黄波;许安花;;抛石护坡保护公路下退化性多年冻土效果现场监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1期

3 袁X;章金钊;樊凯;朱东鹏;;多年冻土地区空心块通风路基应用效果及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4 温智;盛煜;马巍;吴基春;;青藏铁路保温板热棒复合结构路基保护冻土效果数值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双杰;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光;宋兴旺;王华;;高温烟气中水滴非等温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2 许建柳;;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王晓璐;黄大宇;;节能多孔砖墙体热工性能的数值计算及应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4 周传辉;吴银光;陈华良;;双层皮玻璃幕墙风口的确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陈威;张爱国;刘倩;戴青;;含湿多孔介质应用于建筑墙体的制冷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6 鲁嘉华;张志英;;地铁岛式站台火灾环境监测与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马淼;田懋;景何仿;李春光;;天然河道数值模拟中网格生成中插值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8 金玲;刘妍华;;CFD在温室室内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9 纪献兵;林文贤;刘滔;;数值模拟在建筑一体化太阳房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6期

10 李彦梅;徐英;张涛;李强;;单弯头安装条件对内锥流量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希;周健;Jimmy Tsang;潘乐燕;;汽车空调风道设计及验收方法[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栾卫涛;李永安;;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阻力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蔡明庆;刘学来;李永安;;直埋供热管道固定墩热桥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沣浩;颜亮;冯琛琛;王新轲;;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测试影响因素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爱强;杨昭;尹海蛟;张娜;;长圆柱形果蔬冷激处理过程传热特性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帅;吴学红;苟秋平;吕彦力;朱兴旺;;球突翅片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及等效热阻数值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苟秋平;吴学红;吕彦力;朱兴旺;;半球突开缝翅片的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价[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孟志强;吴学红;张文慧;吕彦力;;环境温湿度对冷藏陈列柜食品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志明;吴学红;苟秋平;崔帅;吕彦力;;小管径三角翼翅片管换热的传热与流动的数值模拟[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敏;罗毅;晏刚;;立式封闭式陈列柜送回风方式优化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载人潜器阻力性能的数值和试验预报及外形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革;有壁面质量注入通道流体动力学典型问题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忠义;船用燃气轮机排气引射装置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付强;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左远志;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建国;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军强;气动—柴油混合动力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霍玉双;基于力平衡条件下等离子弧焊小孔形状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金玉珍;激励喷嘴作用下纱线—气流场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周城;数控机床高速液压动力卡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富强;扁管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广山;流量周期性变化流场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铜伟;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杨文强;孔群喷注噪声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吴曙亮;横向来流对等离子点火器点火区域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杨青松;中小型LNG船C型独立液货舱支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宗鹏;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液滴撞击固体平壁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显龙;水下拖曳体外形设计及其水动力学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洪珠;辨识室内颗粒污染源的CFD反问题建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黎黎;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幼吾,郭东信;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J];冰川冻土;1982年01期

2 朱林楠;高原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1期

3 蔡中民,朱元林,张长庆;冻土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以及材料参数的确定[J];冰川冻土;1990年01期

4 何平,朱元林,张家懿,沈忠言,俞祁浩;饱和冻结粉土的动弹模与动强度[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5 余群,张招祥,沈震亚,陆海鹰;冻土的瞬态变形和强度特性[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6 李昆,王长生,陈湘生;三轴试验中深部冻土固结问题[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7 原喜忠;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沉陷研究[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8 丁靖康,赫贵生;年平均气温临界值——设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堤临界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

9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10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季国良,谢应钦,郭东信;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沥青路面热量平衡及路基稳定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双杰;章金钊;路勋;陈建兵;;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伟;;山区分离式路基的采用及对环境的保护[J];交通标准化;2008年08期

2 范英;;分离式路基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2014年17期

3 唐晓勇;浅谈高速公路中分离式路基的设计方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禹宁;分离式路基在高速公路中的设计理念之我见[J];辽宁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5 夏齐勇;胡良年;;山区高速公路中分离式路基的设计方法[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6 刘敬华;;山区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7 杨新龙;;分离式路基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7年04期

8 陈子金;邓胜江;;分离式路基设计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12期

9 张铁军;;公路分离式路基设计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10 刘永胜;李毅;;广西山区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设计实践[J];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石向东 记者 硕强;张家口至崇礼将修高速公路[N];河北日报;2006年

2 牛永兵;太古高速公路推荐方案在省城公开展示[N];太原日报;2008年

3 驻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 特约记者 陈曙生;和谐“加减法”[N];中国交通报;2009年

4 刘文杰 陈黎明;湖南“节约”建高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王欢院 焦轩;绿色之路 环保之路[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昕;山区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段最大长度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冒朝静;山区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资源配置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4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64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