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式激振器研制及在模态测试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惯性式激振器研制及在模态测试中的应用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桥梁模态测试研究为工程背景,为解决桥梁模型模态测试中常规激振装置存在的不足,研制了一种小型惯性式激振器。该激振装置主要由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器、齿轮传动部件、一对偏心质量块及底座组成。对某大跨度悬索桥模型进行激振,通过动力放大系数峰值处激振频率确定共振时模态频率,并与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锤击自由振动实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激振器在桥梁模型模态测试中的适用性。该激振器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激振频率精准可控的特点,除在模型模态测试中的应用,还为实验教学及实际桥梁的激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ridge modal test, a small inertial vibration exciter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conventional vibration exciter in bridge model modal test. The vibration exciting devi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stepping motor and driver. Controller, gear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a pair of eccentric mass block and base. The model of a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 is excited, and the mode frequency of resona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exciting frequency at the peak of dynamic magnification factor. Compared with the ANSYS finite element model calculation and hammer free vibr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vibration exciter in the bridge model modal test is proved. The vibration exciter is light in mass and small in volume. In addition to its application in model modal tes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rate and controllable excitation frequency als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method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bridge excit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4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项目(201510613057)
【分类号】:U446
【正文快照】: 0引言风洞试验作为考察结构空气动力特性的重要手段,在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在桥梁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中,模型的振动模态测试是检验模型动力特性能否满足风洞试验要求的必要环节[3-4]。进行桥梁气动弹性模型模态测试的常用方法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楚涓;施意;李诠娜;;基于Matlab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设计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10期
2 单德山;李乔;;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时频域识别[J];桥梁建设;2015年02期
3 马建;孙守增;杨琦;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康军;;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5期
4 龚循强;李通;陈西江;;总体最小二乘法在曲线拟合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12年03期
5 许福友;马如进;陈艾荣;王达磊;;苏通大桥全桥气弹模型设计与模态调试[J];工程力学;2009年12期
6 潘言全;冯大鹏;;国内桥梁的现状与应解决的问题[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8期
7 王兆辉,樊可清;用频域法识别桥梁的模态参数[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郭震山,宋锦忠,陈艾荣;缆索承重桥梁全桥气动弹性模型模态测试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能;桥梁气动弹性模型模态参数及颤振导数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蓓蕾;多次自适应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及其应用[D];长江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旧桥加固中新旧桥的衔接问题研究[J];交通世界;2017年08期
2 李占崇;;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07期
3 曹晓青;;公路路桥加固改造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07期
4 孟涛;吴军鹏;张运清;刘康;;钢悬臂组合桥面板加宽改造箱梁方案研究[J];世界桥梁;2017年02期
5 李星;蔺鹏臻;孙理想;杨子江;;FRP筋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J];铁道建筑;2017年03期
6 邢超英;;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门窗;2017年03期
7 邓露;王维;何旭辉;;基于美国规范的桥梁疲劳设计优化及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3期
8 王春生;翟慕赛;唐友明;陈惟珍;瞿天宇;;钢桥面板疲劳裂纹耦合扩展机理的数值断裂力学模拟[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3期
9 黄侨;郭赵元;万世成;杨明;;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截面弹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3期
10 张清华;刘益铭;卜一之;李乔;;大纵肋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振亚;钢—混凝土组合梁悬索桥静风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黎剑;非均匀分布数据的拉伸与膨胀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武兵;大跨度桁梁偏心扭转及对颤振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徐叶帆;基于标识符视觉定位的AGV导航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张聪;地炮闭环校射弹射击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子先;基于退化模型的电子系统贮存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乐亚南;基于曲线拟合理论的点云数据处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牛伟建;高耸板式塔的风振响应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德山;孙松松;黄珍;吕天德;李乔;;基于试验数据的吊拉组合模型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2 唐亮;黄李骥;刘高;王春生;付炳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足尺模型疲劳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3 赵刚云;向天宇;徐腾飞;占玉林;;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效应的随机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4年01期
4 张岗;贺拴海;王翠娟;;焰流效应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火温时变分布[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5 余志武;石卫华;匡亚川;;锈蚀栓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谷利雄;丁发兴;付磊;李刚;;圆端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1期
7 张晨;徐勋倩;陈静;;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8 张建仁;刘彬;王磊;马亚飞;张旭辉;;箍筋锈蚀的配斜筋混凝土梁抗剪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6期
9 薛晓锋;李加武;白桦;王莹;;螺旋线参数对斜拉索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20期
10 杨哲光;韩家辉;;高强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分析[J];钢结构;2013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桂锁;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德·根金;阿·玛·鲁萨柯夫;沃·维·亚勃朗斯基;廖礼轩;;电动激振器 第一章 激振器的基本特征[J];强度与环境;1980年S1期
2 米·德·根金;阿·玛·鲁萨柯夫;沃·维·亚勃朗斯基;廖礼轩;;电动激振器 第二章 提高电动机激振器推力和振幅的方法[J];强度与环境;1980年S1期
3 米·德·根金;阿·玛·鲁萨柯夫;沃·维·亚勃朗斯基;廖礼轩;;电动激振器 第三章 频率范围的扩展[J];强度与环境;1980年S1期
4 米·德·根金;阿·玛·鲁萨柯夫;沃·维·亚勃朗斯基;廖礼轩;;电动激振器 第四章 激振器产品的性能[J];强度与环境;1980年S1期
5 段艳丽,杨军昌;反冲激振器的同步性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吴振卿;易维修激振器[J];矿山机械;2004年10期
7 周临震;刘德仿;;宽频大激励激振器的设计与优化[J];煤矿机械;2007年11期
8 廖礼轩;;飞行振动试验用的激振器[J];强度与环境;1974年04期
9 陆信;;无强迫联系双轴惯性激振器运动状态分析[J];矿山机械;1975年03期
10 徐志怀;电涡流激振器(78型)研制总结——电磁涡流技术应用研究之一[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强;侯光普;卢江海;;筛用激振器启动困难分析及处理[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袁永全;董泉军;徐海宁;吴定新;;圆振筛激振器漏油分析及处理[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2年
3 杨晓清;;基于Labview的激振器测控系统[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梁泽方 唐亚楠;填补技术空白 增强测试功能[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学良;双机及多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任燕;高频电液激振器的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贾文昂;2D阀控制电液激振器及在疲劳试验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剑锋;基于磁吸力的电磁激振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付克军;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伟;基于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的冲击激振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刘大龙;一种微型激振器结构设计与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何晓峰;高频微振激光焊接平台控制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6 栗宁;振动料斗气动激振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7 蔡开云;并联微动激振器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于元东;非接触式激振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刘祥;微振平台中激振器的设计建模与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德富;电磁激振器弹簧性能的仿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77898.html